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军事直击
充满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纪实
新华社长春7月25日电题: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有可为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纪实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到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再到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一以贯之、不断强化,为东北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为东北振兴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
“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这片土地为我们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新的形势下如何继续推进东北振兴发展?这次我是带着这个思考来的,同时也为谋划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进行调研。”
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北三省,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擘画蓝图。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时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东北,深入吉林省的农村、社区、科技园区、企业考察调研,为这片热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一步指明方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新时代东北地区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希望的田野
“总书记您看,现在这玉米又高又壮,长势喜人,再过两个月就成熟了,到时候一亩地可以打800多公斤粮食,今年我们又将迎来大丰收。”
7月22日下午,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凭栏远眺,玉米地一望无边、绿浪滚滚。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习近平考察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这是5年间习近平第三次到吉林考察。这次来,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调研一件头等大事——粮食生产。
“前年在黑龙江建三江看了水稻,这次我来看看玉米。”玉米地头,习近平谈及此行初衷,“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关键就看秋粮了。今年灾害不少,我很关心东北这里的农作物长势。”
正值抽雄吐丝期,玉米顶端的花穗,在阳光下闪着金黄。十来架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洒作业。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同志汇报:今年吉林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83万亩,玉米保苗率达到96.06%,是近5年来最好水平,玉米、水稻、大豆三大品种现在的株高比去年同期都高,同时在防灾减灾方面也增加了投入。
看着眼前的玉米长势,听了情况汇报,习近平强调:“粮食是基础啊!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争取秋粮有好收成,为全年粮食丰收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梨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5强县之一,也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从2007年起,这里开始探索以玉米秸秆覆盖、全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形成粮食增产和黑土保护的叠加效应。
顶着烈日,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玉米地深处,走到黑土断面观测点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并同在场的农业专家攀谈起来。
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这是7月22日下午,在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习近平走进玉米地,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利用、黑土地保护情况。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教授已在梨树县扎根搞科研10多年。他指着挖开的黑土层剖面告诉总书记,这个地方的黑土层原先至少有60厘米厚,自清代末年开始开垦以来,加上风蚀水蚀,每年要减少3毫米左右。
“100多年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几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尽了。”总书记不无忧虑地说。
“我们想了个办法,把玉米秸秆还田,就像给黑土地盖了一层被子,不仅可以防止风蚀水蚀,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土质松软,玉米根系扎得更深了,还能抗倒伏。”李教授向总书记详细介绍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
“这个模式总结推广了吗?”总书记关切地问。
“梨树县已经推广了200万亩,全省推广了1800万亩,计划推广到4000万亩。”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