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直击中俄首次南海军事演习
广东湛江9月20日电(王经国、梅常伟、吴登峰)9月19日,中俄“海上联合-2016”军事演习联合导演部宣布,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正式结束。中国参演舰艇在湛江以东海域为俄方参演舰艇举行了隆重的分航仪式。至此,为期8天的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圆满结束。
这次演习自9月12日起在广东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全程贯彻实战化要求,设置了红蓝方“背靠背”对抗,以连贯、递进的战役情节带动海上课目,实现了由练程序向练谋略的转变,凸显了海战场的复杂性、敌情不可预知性和双方高度的对抗性,“以这种方式演练,对抗性很强、火药味儿很浓、实战化水平很高”。专家指出,这样的演练只有在战略互信水平很高的海军之间才能进行,因而充分体现出中俄两国两军之间高度的战略互信。
主战装备联袂登场
本次演习中俄双方共派出水面舰艇13艘、潜艇两艘,固定翼飞机11架、舰载直升机10架,以及部分两栖装甲装备。这些装备均为中俄现役主战装备。
中方参演兵力分别来自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包括导弹驱逐舰广州舰、郑州舰,导弹护卫舰黄山舰、三亚舰、大庆舰,两栖登陆舰昆仑山舰、云雾山舰,两艘新型常规潜艇以及新型岛礁补给舰军山湖舰等10艘海军主战舰艇。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歼-11B战机、飞豹战机、预警机及多型舰载直升机等共计19架飞机参演。参加军演的中方官兵共4000多名,其中包括来自海军陆战队特战队员和两栖装甲团官兵。
俄方参演兵力主要包括反潜舰、登陆舰、拖船、油船等5艘舰艇,两架舰载直升机,以及96名海军陆战队员和部分两栖装甲装备。
其中,参演的“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和“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都属于俄罗斯海军的1155型大型反潜舰。这一级别的舰艇是一个独立的舰种,以远洋作战为主要职责,通过反潜导弹等武器为舰队提供反潜保障。而“佩列斯韦特”号登陆舰专为抢滩登陆而设计,满载排水量达4080吨,能载运多达10辆主战坦克,或12辆装甲运兵车、200余名士兵。
俄军参演直升机为现役舰载反潜直升机,最大时速270千米;两栖装甲车则为俄军现役主战两栖装甲车。
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梁阳说,这次联演是历年来中俄海上联合演习中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最高的一次。
没有脚本紧扣实战
与以往中俄海上联演不同,这次演习首次以红蓝方“背靠背”对抗的方式展开,演练全程双方不见面,对抗性很强。
根据演习方案安排,红方由两个中俄混合舰艇编队、1个登陆群、1个航空兵群组成。蓝方由导弹驱逐舰郑州舰、两艘潜艇、数架歼轰-7A飞机、1架舰载警戒直升机和数十名海军陆战队员组成。
蓝方指挥员卢飞云介绍,演练从头到尾都在实战化背景下展开,红蓝双方头脑中都会紧紧绷着一根弦。
“背靠背”式的红蓝对抗更考验双方指挥员的谋略。卢飞云说,这对双方指挥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对双方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特点、各系统的协同配合,特别是针对不同态势技战术的有效运用等均有熟悉的掌握。“就是要在这次联合演练中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演习中,卢飞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算计”红方。“‘算计’得好才能占据主动,否则,就意味着挨打。”
为此,卢飞云带领蓝方指挥人员针对不同演练阶段态势进行了详细的方案预案策划:在锚地防御阶段,采取哪种方式袭扰、什么时间袭扰、发现不同目标时如何选择最大价值目标实施袭扰;夺控岛礁阶段,如何对红方水面舰艇实施打击,如果红方登陆,是实施正面攻击,还是包抄或者佯动,地面火力与空中火力如何配合……
对抗是双向互动的。在蓝方对红方实施攻击时,红方也会采取行动对蓝方进行回击。
“红方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会精心准备,研究我们可能实施的技战术并采取不同的方案预案。”卢飞云说,既然大家都是有备而来,那就看谁技高一筹了。
作为红方第1舰艇编队指挥员,翟保然在为期5天的海上联合防卫行动阶段,时刻都在准备应对蓝方可能发动的袭扰和攻击,确保演练任务圆满完成。
“演习双方没有脚本,完全是按照以后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演练就怎么组织的原则实施,包括对力量、手段、器材的合理运用。”
翟保然介绍说,每一次的演练课目、背景均不同,他们会针对具体的行动内容、行动区域和时间段制订方案预案,同时根据实时态势,灵活机动应对,组织相应的行动方式。比如在第一天的锚地防御演练,蓝方什么时间,从什么方向,怎么偷袭,他们都不掌握,必须采取全时防御。在具体作战行动的确定上,他们基于实际态势作出判断:由于停泊的锚地靠近岸边,岸基兵力可以提供保护和支持,再加上水较浅,蓝方对他们的袭扰主要集中在水面,所以要把防御重点放在反特种破袭、反蛙人潜袭和反小艇偷袭。“如果是在远离岸边的锚地,我们就要在空中、水面、水下加强不同力量的防御。”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