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全球首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挂牌成立
日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全球首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挂牌成立。
该研究院的成立是适应汉语国际传播新要求的重大举措,将为相关领域提供国家级思想库,扩大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学术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
学科层次不断提高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在揭牌仪式上说,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繁荣对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客观上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创新。具体而言,一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视野不断拓宽。汉语教学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凸显。三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办学层次和学科层次不断提高。“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地位,力争将汉语国际教育建设成为一流学科。”刘利说。
孔子学院总部党委副书记于天琪表示,从去年开始,孔子学院总部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着力打造研究队伍,广泛吸纳专家学者的参与,已有初步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等在教育行业的落地应用,科技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助力。在成都召开的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上,智慧汉语课堂、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不少助力汉语学习的科技亮相孔子学院新技术应用展与汉语教学资源展。
相关业内专家表示,科技不仅有助于拓展语言学习的途径,比如解决国际汉语教育资源不均、师资短缺等问题,还有利于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比如融入到教学内容筛选、课程组织实施和测试评价、收集学习数据、推荐个性学习方案等环节。
着力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
刘利指出,在汉语国际教育进入快车道的同时,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学科建设,都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学界对学科内涵和定位问题的认识仍有争议,尚未形成共识。
刘利认为,首先要着力推动学科理论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应该积极融入世界第二语言教学的主流。虽然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同时具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因而,汉语国际教育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上,不仅要充分吸收和借鉴来自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更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其次,要着力推进学术创新。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应当瞄准世界语言教学研究的理论前沿,产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和跨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则提到,要着力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在他看来,基础教学阶段由本土汉语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有利于实现汉语教学的目标,因为本土教师相对更了解当地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更懂得当地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汉语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能更好地将汉语和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教学。
孔子学院总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汉语教师队伍的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是孔子学院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此外,坚持与所在大学学术发展目标相结合,与所在国外语教学规范相结合,使汉语教学更加贴近当地思维、贴近当地习惯、贴近当地接受方式,这些都让孔子学院更“接地气”。
(责编:栗翘楚、杨曦)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