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财经要闻

“量”“质”齐飞跃国叶璇扣鼻屎不洗手际化为中企增长注入动力

2019-09-17 19:13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原标题:“量”“质”齐飞跃 国际化为中企增长注入动力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加速成长、壮大,其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从一开始小规模的海外“试水”投资,到全方位的业务全球化、融资全球化,中国企业在数十年间实现了国际化进程的大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伴随着中国企业软实力的逐步提高,其国际化进程也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回顾历史,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大幕于改革开放初期拉开。197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出国办企业”,那时中国企业整体对外投资规模较小,主要是外贸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在海外设立窗口企业,其主要目的仍是为贸易服务。

  不过,当时已经有企业看到了到海外投资、利用海外资源的内在价值。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1984年,中信公司率先启动了“中”字号的资本大船入海。当年,中信在美国投资了它的第一家海外企业,即与位于西雅图的一家美国公司合作建立的西林公司,其主营业务是林业和木材加工。中方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中美股权各占50%。

  1986年,中信再次投资1.1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10%的股权,以及投资6200万加元与加拿大鲍尔公司联合收购塞尔加纸浆厂。“在中信的第一个十年,率先‘走出去’的战略,使中信公司在纷繁的国际市场牢牢插入了若干楔子,未来这将成为中信进行海外扩张强有力的支点。”《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这本书这样描述。

  初期一些企业的“试水”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海外投资的重要性,伴随着对外投资相关制度的出台和规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渐具规模。1986至1991年间,我国对外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投资领域也逐渐延伸到更多的制造加工、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领域。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从宏观上看,伴随着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阶段,对外投资步伐加快。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231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微观层面,更多企业的国际化策略更加成熟和具备针对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走出去”的历程的江淮汽车,在2006年正式制定国际化战略,成立国际公司。公司开始运用产品贸易加技术输出的模式,研究目标国家的产业政策需求,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的比较优势,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并开始在海外工厂的建设,“走出去”延伸到产品制造。

  “海外市场上对江淮汽车评价较高,定位至少在中档到中高档的产品,想要保持住这些国家对江淮汽车的品牌定位认知,并且在一些对产品质量较为挑剔的市场上站住脚,就要坚持高质量定位,以技术性价比高于原有海外汽车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市场竞争。”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下转第三版)

(责编:杨曦、庄红韬)

(来源:网络整理)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钱氏中医院

夸大宣传 违规用药 记者“体验”邯郸钱氏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