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电影《1917》挑金华交通违章处理战全片“一镜到底”
时间:2019-10-10 11: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近日,导演萨姆·门德斯在纽约动漫展上表示,由其执导的一战题材影片《1917》将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拍摄,“这部电影的设计初衷就是一个镜头”。门德斯称,这部电影是他迄今为止完成的“技术上最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最令人愉快的事情。 之所以全片只用一个长镜头,与电影的故事有关。一战期间,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受到指派,执行一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必须和时间赛跑,冒险进入敌区传递一个重要情报,挽救1600名士兵的生命。门德斯表示,“一镜到底”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更有代入感。该片主要在英国取景拍摄,导演门德斯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花了9个月时间筹备。由于主要是外景拍摄,受天气影响很大,只能用自然光拍摄,让拍摄工作也变成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新京报记者独家揭秘该片如何挑战“一镜到底”拍摄。 故事灵感 导演祖父是一战老兵 影片以一战时期,1917年春某一天的两个小时为背景,当时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那里设置了地雷和狙击手作为陷阱。英国军队在与德军长期的僵局后,寻找机会消灭对手,计划进攻兴登堡,在最后关头才发觉这是德军的陷阱。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两位年轻的英军士兵奉命去前线传达命令,与时间赛跑,冒险进入敌区要求停止袭击德军,这不仅仅是为了拯救1600名英国士兵,而且布雷克的哥哥也在前线。 导演门德斯说,这个故事的灵感源于自己的祖父,“我第一次理解任何形式的战争都是我祖父告诉我的”。门德斯的祖父参加过一战,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在战争期间也传递过信息,但这并不是关于他祖父的故事,只是电影中传达的牺牲精神是相似的。 在电影中饰演布雷克的英国演员迪恩·查尔斯·查普曼为角色做历史研究时,读过一本叫《西线日记》的书,那是一本关于一战时期记录士兵日记的合集,他惊奇地发现曾祖父的日记也在其中。他的曾祖父是一名骑兵,在战争中受到枪伤,在无人地带躺了4天活了下来,战争结束后在一家养殖场工作直到去世。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查普曼去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 导演门德斯与摄影迪金斯(图中白发者)现场交流。 一镜到底 奥斯卡最佳摄影掌镜 “从一开始我就想以实时方式拍这部电影,让观众一同踏上旅程,与角色同步呼吸,‘一镜到底’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好方法。”对于导演门德斯来说,电影的概念发生在一个连续镜头里,并且是实时的,是这个项目的核心。 虽然科林·费斯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等大牌明星出现在影片中,但故事的焦点还是集中在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身上,镜头永远不会离开两位主角。门德斯表示,长镜头可以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主角的经历中,让观众犹如亲临战壕,与他们并肩作战。 为了挑战“一镜到底”,导演门德斯邀请到曾合作过《007:大破天幕杀机》《革命之路》《锅盖头》的摄影师罗杰·迪金斯为该片掌镜,迪金斯之前凭借《银翼杀手2049》拿下奥斯卡最佳摄影,之前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摄影13次提名,在好莱坞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摄影师。其实,在收到电影剧本之前,迪金斯并不知道导演要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收到剧本后,剧本第一页就写着:“这是一个长镜头”。 迪金斯表示“一镜到底”不仅仅是为了炫酷,更是为了让人身临其境。他还透露,最长的拍摄时间可能是8分半钟,演员在表演,所有的东西都要同步。这也意味着,该片采用的应该是类似《鸟人》一样的“伪长镜头”手法,并非真正现场实拍一个单独长镜头,而是用技术手段将多个“较长的镜头”组接起来,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是一个镜头。 拍摄难度 外景为主,受天气影响大 与门德斯共同撰写剧本的是女编剧克里斯蒂·威尔逊·凯恩斯,她觉得“构建一个发生在两小时内的好故事”很难,不过她又说,“和拍摄相比,剧本的困难不算什么,毕竟我又不带摄影机”。 困难主要留给了摄影师迪金斯。对于迪金斯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弄清楚把摄影机放在什么位置来创建场景,“每天我都希望自己不要搞砸了,因为那样的话,一切又会回到最初。”影片基本采用手持摄影,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没有场景是重复的,要不断穿梭野外,还要保持镜头连贯性。有时要用钢索吊起摄影师和摄影机,拍广阔的场景。解下钢索后,摄影师还要抱着器材跑上车,穿越400码,再下车继续拍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