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多政务新媒体?

6月29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昆明重病患儿紧急转移北京相关信息,呼吁沿途司机避让。此后,各地公安、团委、网警等政务微博相继转发,为患儿争取到了更多抢救时间。

8月9日,“@中国天气”发布今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在台风“利奇马”登陆之前及时预警。随后,气象、应急、消防、公安、国资央企等多部门官方微博相继跟进,形成了今秋最扣人心弦的应急救灾行动。

……

今天,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网络上上演,主力选手是我们的各级政府机构。所有参与者无不快速反应、积极发声、有效疏导,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点赞。

政府的反应速度,提升了民生的温度。一个个民生的细节,折射出中国政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顺应这一趋势,中国各级政府积极拥抱移动互联时代,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10年迅猛发展,数十万政务新媒体走进百姓生活

2009年11月2日,全国首个政务微博“@桃源网”开通。19天后,云南省省委宣传部开通“@微博云南”账号,就昆明市螺蛳湾批发市场群体性事件作出回应,首开“政务微博”新闻发布先河,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赞许。此后,多地党政机构纷纷“下场”,开始积极尝试以新的话语方式对话网民、服务社会。

2013年10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明确了第一批“政务新媒体”:政务微博和微信。

此后,政务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政务微博到政务微信公众账号,从政务客户端(APP)到政务短视频号,从小到大、从单兵作战到矩阵联动,形成了数以十万计的庞大规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为13.9万个,中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政务机构微博;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数达6.2亿,中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微信城市服务;中国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全体网民的近六成,使用政务新媒体办事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的日常操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表示:“纵观世界,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态和功能上,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政务新媒体传播格局,并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态良性发展。”

工作人员为民众演示广东省政务服务平台。 任峰涛摄

然而,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站在聚光灯下,部分政务新媒体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症状,“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标题党”等现象时有发生。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政务新媒体”首次进行了全面、规范、系统的概念表述和功能定位。

2019年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制定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从中央政策层面加快了科学管理和规范指导。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说:“国务院出台这两个指标,是进一步推动政务新媒体做出特点、做出规范、做出特色来,对于政务新媒体而言,它的把关、立意和最终效果,是按照政务要求的,而不仅仅是新媒体。”

“实践了10年,‘政务新媒体’来自国家标准的定义、定位终于确立起来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政务新媒体实验室主任侯锷说:“有人说政务新媒体进入了下半场,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下半场,而是刚刚入场,是正本清源、重整旗鼓、重新定位、重新出发。”

加强版的政务公开,回应速度从48小时到3小时

民之所至,政之所向。站在新的阵地,政务新媒体应该怎么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说:“理想当中的政务新媒体,从信息传播角度来说,应该能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

所谓上情下达,就是将党和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及时传达给老百姓,指导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下情上传,就是将老百姓在生活工作当中对党和国家的期待和问题,让相关领导或相关部门知道。“政务新媒体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减少老百姓在生活工作当中的矛盾,也为国家的治理提供很好的服务。”黄楚新说。

2016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手机APP“国新发布”上线,解读国家的最新政策、发布各部委的最新消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