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九月起正式施行
时间:2019-10-14 16: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加强职称评审管理确保职称评审质量 自9月1日起,人社部印发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据了解,《规定》全文共44条,明确了职称评审管理的主要规定和程序,对职称评审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规定》的出台是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定》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完善职称政策法规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职称工作的第一部法律性文件,《规定》将过去分散的政策上升为统一规定,将一般性政策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随着这份《规定》的施行,我国将从源头上规范职称评审程序,依法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切实保证职称评审质量。 职称评审竞争激烈 申报职称投机取巧 《规定》明确,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等以及自由职业者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适用此规定。 《规定》强调,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等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应当申请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国家对职称评审委员会实行核准备案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委员会对组建单位负责,受组建单位监督。为确保职称评审质量,《规定》明确了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组建条件和评审专家条件。 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陈英(化名)是中专毕业,于2010年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 采访中,陈英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获得职称能直接带来加薪、晋升等实际利益,因此单位想要申报职称的同事不在少数。“在我们单位,申报每一级职称需间隔五年,申报人需通过笔试、口试、答辩3项环节的考核评审,从助理级至高级考核难度逐级增大,不同级别的申报人数也有所限制。” 陈英把从助理级到高级职称的申报人数比作金字塔,助理级、中级的门槛较低,因此申报人数多,竞争激烈;高级职称对学历、工龄等条件有了更高的限制,申报人数大大减少。但也有个别不符合条件的申报人,为了晋升高级职称不惜伪造学历,或者找人托关系、给领导送礼。 根据陈英所在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申报条件,中专、高中毕业的中级职称申报人申报高级职称,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陈英现已满足这一条件,但并没有继续申报高级职称。 对此,陈英坦言:“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会更倾向于在学历、资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人,机会不多,加之有时候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像我这个学历的职工能评上高级职称的屈指可数,很多普通工作者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认为,某些单位在职称评审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职称评审制度还不够规范健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执行力度不够,透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其实,职称评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论文、业绩、证书等方面造假,以及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或手段来获取相关职称。例如,有的人职称晋升速度过快,违反职称评定有关规定,背后存在用钱铺路的行为;一些被揭露出来的职称评审不公情况得不到应有惩处;职称评审中奉行只看行政级别不论专业水平的不正常标准等。”杨建顺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是有规可依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个别部门、用人单位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动用行政手段介入职称评审工作,有失公正。其次,职称评审的内部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学术界为例,申请人应以学术成果、人品来赢得评委的认可,在评选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申请人的学生或同行学者对其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不应简单通过作品数量来评定。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 整治学术评审环境 根据《规定》,申报人通过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职称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单位撤销其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 近年来,社会上陆续曝出一些学术造假事件,其中不仅包括科研人员,还涉及某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引起社会关注。 对此,杨建顺认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职称的情况可分为不同种类和程度,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学术造假行为是对职称制度的亵渎,是对评选规则的破坏,同时也是对他人利益的侵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