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人员解读:中国式大片是这样诞生的
时间:2019-10-18 22: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中国式大片”是这样诞生的 《中国机长》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机长等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中国机长》根据这段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再现了当时千钧一发的空中劫难,展现了中国英雄机组的风采。 《我和我的祖国》 7位导演以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7段小故事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开国大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女排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神舟”返回舱着陆……作品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 《攀登者》 该片取材自真实历史事件。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在全世界首次实现从北坡登顶。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展现了中国登山队员的英雄豪情与壮志。 【文艺工作座谈会五周年·从“中国式大片”看信心和定力座谈会专题报道之一】 编者按 今年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大片8天收获50亿元票房,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是电影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结出的丰硕成果,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注脚。10月17日,本报举行座谈会,邀请主创代表、评论界代表、业界代表、学者代表和观众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式大片”生产创作的成功经验,从中国电影的发展透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变化、新启示。根据座谈会内容,本报今天推出四个专版聚焦“中国式大片”的信心与定力:第一个版介绍三部主旋律影片的创作故事,讲述主创团队是如何打造“中国式大片”的;第二个版以三部主旋律影片为例,分析“中国式大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第三个版聚焦“中国式大片”给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新变化;第四个版总结“中国式大片”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的新启示。 让共和国的故事成为全民记忆 著名导演、《我和我的祖国》总制片人 黄建新 开始筹拍《我和我的祖国》是在去年10月。我们希望拍出一部跟普通老百姓关系比较密切的献礼影片,主角是普通人——不是全国劳模,不是出现在报纸上的人物,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缺点、然而内心深处非常善良的人,在做好事的那一瞬间,他们会心生骄傲之感,感觉到自己的伟大。 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整理出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发生过的大事,继而从中选择出让全国人民都有记忆,能够让人产生浓烈情感的历史事件。经过多次筛选,我们从三十几件事中确定下来7件事,分配给7位导演。导演根据他们各自的艺术特点和偏好“认领”其中的某一个历史事件,比方宁浩说他拍“奥运”,徐峥说拍“女排”。最难拍的是“开国”,因管虎当时在国外,最晚“认领”,只好接受了这个任务。 由几个短片组合成一部电影,这样的创作是很有难度的。我们把全世界的资料查了一遍,成功的例子比较少,因为最大的问题是人物、事件都无法连贯。讨论了一个多月,大家达成共识,能让7个短片具有连贯性的是影片的总体气质和浓烈情感。我们成立了7个摄制组——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工作人员超过3000人,加上后期特技则达到了5000人。这样做是为了充分展现每位导演的风格和特色,保证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将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与观众共情,与人民共情,与共和国的历史共情。这是全片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一切就好办了。我们有7个最好的导演,有7个最好的团队——优秀的编剧、优秀的摄影师、优秀的美术师、优秀的作曲,当然还有优秀的演员。每一个导演都在暗暗较劲,都觉得自己应该做到最好。 拍摄这部片子的过程中,我们在许多细节上做到了精益求精。我们构思用毛笔、钢笔、铅笔的书写进入一个个历史事件,然而电影的团队不擅长拍摄这样的镜头,于是我们找到中国最好的广告团队去完成。又比如,每部电影片头都会有电影公司大大的动态logo,然而对于《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来说,这样的方式并不合适,所以我们商量,在片头静静飘扬起一面红旗,公司名以其他方式出现,而红旗则是升格到2000格拍摄的,飘扬起来如流水一般,极为动人,王菲的歌声也让观众迅速进入电影的情境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