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动物拟人动画背后,各国有不同创作思路(2)

  美国的动物拟人化作品脱胎于欧洲的讽刺主义手法,但是又非常有美国特色,因为美国人喜欢用动物拟人化更多是为了规避一些雷区,而不是真的为了讽刺。

  如果我们再回去看《马男波杰克》或是《咱们裸熊》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里的拟人化的动物,只是长着动物的样子而已,无论是行为、性格还是心理,本质上仍然是人类。原因很简单,使用拟人化的动物可以规避大量种族歧视雷区,因为这些拟人化的动物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不会让人产生任何联想,这就给了动画创作者很大的自由性,可以更加专注于作品的创作。

  ■ 结语

  实际上,中国的动画片长期以来都承担着儿童教育的任务,活泼可爱积极向上是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动物拟人化作品普遍低幼化的原因。不仅是《喜羊羊》或是《熊出没》,大量定位幼儿教育的动画人物都是一些拟人化的动物,比如非常常见的“巧虎”系列,就是一只拟人化的老虎。而这种创作模式也是造成国内观众普遍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子看的重要原因,也进一步造成了国产动画在题材创新上的困难局面。而这次红出圈的日本动画《动物狂想曲》,加上2017年的《兽娘动物园》,说明国内爱好者还是喜欢这类题材的,动物拟人化题材需要一个破局者。

  □袁蕾(动漫评论人)

+1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