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帮助视障人士无障碍“观影”是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间:2019-10-23 18: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千龙网讯 2019年10月15日是第35个国际盲人节。今年的世界盲人节,也是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上海市无障碍电影日”。当天,上海的多位主持人奔赴上海各区电影院,义务为视障观众解说电影。凤凰卫视财经节目主持人张彤参加了这一公益活动。 张彤在“上海市无障碍电影日”为视障观众解说电影 活动后,张彤作为主持人代表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你是怎么想到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张彤:“无障碍电影”解说这个活动,其实我是前几年就有听说,因为身边有很多电台电视台的朋友都参加过,大家也都通过各种媒体平台介绍过这个公益活动,一直对这个公益项目比较关注,正好这次有机会就想参与一下,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记者:亲身参与后和你想象的有什么不同吗? 张彤:其实在参加这个活动前,我本人对视障这个群体了解得不多,只是在生活中偶尔有接触。这次才知道,我们身边其实有那么大的一个视障人群,他们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正常人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来参加活动前,我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包括如何与盲人相处的28条建议,其中最后一条就是:千万不可认为欣赏电影、电视、话剧等与盲人无关。这一点可能往往被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忽视,其实只要给予一些语言上的解说帮助,视障人群是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欣赏电影、电视、话剧等艺术作品的。 记者:这种电影解说和你从事的主持工作有什么不同? 张彤:不太一样。虽然都是会有所准备,但是语言表现的侧重点不同。无障碍电影解说主办方,会提前把电影画面和解说词给到解说志愿者,解说人必须先熟悉画面和解说词,把解说的声音语言和电影画面完全对应,尽量做到严丝合缝,这样现场正式解说时才能对着画面进行更好地语言呈现。这种解说与纪录片解说不同,解说词的撰稿一定要符合盲人的听觉理解、想象和画面情节营造,又不能与电影中的人物语言声音冲突,所以前期的充分准备尤其重要。无障碍电影解说对我们来说也是直播,而且是现场有观众的直播,不能停、不能倒回重来。所以这对解说者有声语言表达功力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由于一场电影的解说词经常有好几十页,一万五千多字,这个对解说者的声音持久力也是一种考验。科学用声、科学发声才能更好保障解说的完美呈现。 帮助视障人士无障碍“观影”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因为主持人的语言都是经过训练的,标准、规范是基本前提,首先保证语音语意清晰,便于盲人听众来理解接受。另外,电影的艺术美感要传达给视障人群,因为他们无法体会画面,那就需要解说者运用恰切的语气语调和具有魅力的声音去营造和补充,使电影用声音去“看”到,感受到,不仅让他们“看”懂,还希望最大程度体验到电影画面语言的美感和内涵。 记者:参与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最深的感触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作为正常人都习以为常看到的电影画面,比如:一块石头的掉落、开下门、关扇窗、一个人长时间的沉默等等,这些如果没有解说者用声音去解释、去铺垫,那么视障碍人士就无法在心中勾画出画面和情节,电影可能就是不完整的。所以从一点上我们视为理所应当的很多东西,在有些先天或者后天障碍人群那儿,就是无法企及或困难重重的,我们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贴近的感受,多一些实际行动,就能为他们增添一些便利。 目前无障碍解说主要是由播音员、主持人群体承担,因为大多数的主持人播音员都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他们会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避免高强度用声对声带造成损伤,从而影响到表达效果或是无法顺利完成整个解说任务。我觉得,帮助视障人士无障碍“观影”是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们主持人的行动,不仅可以帮助视障人群欣赏电影,也能激发社会上的其他语言工作者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行动才能保障视障群体和我们正常人一样享有想看就看的权利。 记者:这样的解说活动会经常有吗? 张彤:据我所知这个活动已经是一个常态的公益项目,并且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和支持。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各种新媒体平台上关于“声音”的节目也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精细,像有专门的财经、历史、人文、艺术节目等等,在满足正常听众需求的基础上,实际也为视障人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也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和正常人同步了解、接触社会!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