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用实力派演技树起一个标杆
时间:2019-10-24 08: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用实力派演技,树起一个标杆 郭涛在节目中扎着白毛巾出演《平凡的世界》。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周日档热播。首期由胡歌、刘涛共同演绎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经播出就迅速引爆话题。上周日更新的第二期《平凡的世界》,也经由郭涛、杜淳和薛佳凝的演绎,重新展示了文学经典的魅力。 作为该节目戏剧部分的总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戏剧导演田沁鑫觉得十分欣慰,“我们在保证准确的思想性前提下,注重表演的细节,形式的精致,就是希望能够以更好的方式进行现代化演绎,传承中国的经典作品。” 话剧经验带入电视节目 田沁鑫并不是第一次做电视节目,只是回忆起来年代有些久远。在《故事里的中国》前,人们对田沁鑫的印象更多是国家话剧院那些耳熟能详的优秀话剧作品,从《生死场》到《四世同堂》,从《青蛇》到《北京法源寺》,她的作品总是不乏思想性与观赏性,叫好又叫座。就在刚刚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中,田沁鑫也出任了副总导演。在田沁鑫看来,这次《故事里的中国》是国家话剧院与央视综合频道的一次“强强联合”,“我作为国话的一个兵,是来完成我自己的老本行的。” 《故事里的中国》采用全新的综艺形态,采用“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首创“1+N”多舞台空间,进行多线并行的立体叙事,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沉浸体验。田沁鑫直言,节目的排演和传统的话剧排练有所不同,“如果看话剧只有一个舞台,现在观众通过电视可以看到三个舞台,这是我们对经典进行现代化演绎,在进行形式探索后的创新。”《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点评道,节目在艺术的建构方面让人印象深刻,央视和田导强强联手发生了化学反应,“田导利用了高妙的手段和艺术处理,把各个时空处理得非常自然,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田沁鑫也把自己话剧的工作经验带到了节目中,节目中除董卿的现场访谈和演员的舞台表演外,还增加了剧本围读会的视频部分。“我们在排话剧时会进行剧本围读会,有些影视剧的演员没有体验过,觉得这种在话剧中叫‘坐排’的准备工作,对熟悉剧本、梳理故事脉络、了解人物关系、明确人物行动,有很大帮助。进行围读会的同时,摄制组也会用视频记录下来,在演员上场前再放给他们看,在访谈人物嘉宾的同时,看到演员围读会时的反应,对演员进入角色有很好的帮助。” 重塑经典要“一戏一格” 《故事里的中国》要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除了已经播出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凡的世界》,《人到中年》等经典当代文学作品也将被重述。 相对于一般的话剧改编,这些作品在文艺工作者心目中有如高山仰止,有着极高的地位。不少此前还被改编过影视作品,如何跨过原型及经典形象,重塑一个现代解读版,对节目组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田沁鑫表示,和一般话剧时长两个小时相比,《故事里的中国》中舞台表演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怎么将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通过这浓缩的半个小时去呈现,前期编剧组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田沁鑫说,节目组对作品的改编,奉行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一戏一格,从形式上来说我们没有一期是重样的。”在她看来,创作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真实不虚的原则,原作品是怎样的气质,改编就按照怎样的气质去还原。《永不消逝的电波》做成了现代谍战剧风格,而《平凡的世界》就要恢复原生态。她不仅邀请了陕西人郭涛来饰演孙少安,还专门安排了陕北话专家来教演员方言。《人到中年》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田沁鑫就认为应当将重点放在还原一代人的家庭气质和工作氛围上,从家庭和工作的角度去切入。故事中的主角陆文婷是一个眼科医生,她就找来真的眼科大夫,现场教演员如何去拿手术刀,如何做手术。 高难度表演对演员有要求 高度浓缩的舞台表演部分,对演员们的要求也很高。第一期参与录制的胡歌和刘涛,无论是对现场表演的掌控,还是情绪表达的流畅,在尺度上的拿捏都很准,可以说给《故事里的中国》立下了一个很高的表演标杆。第二期节目里的郭涛,扎上白毛巾,一口陕北话,也重新再塑了孙少安的人物形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