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课程思政纪实
时间:2019-10-31 18: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守正创新 弦歌不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从人民日报国庆头版看执政党的媒介使用”“网络表情包流行,主流媒体如何应对”“怎么看待经济增速放缓”……这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们日常课堂讨论的话题。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之一,今年90岁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系),对培养新闻人才的探索依然“旦复旦”“新又新”。 “高校所有课程都要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必须同频共振。”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复旦要打造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圈,中国系列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多层次互补的“课程思政”育人圈层效应。新闻学院,正是“课程思政”的先行者。 创建精品课程,关切学生所思所想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不光是新闻学院学生的专业必修,还是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平台上的热门课,选修人数一直在全国同类课程中居领先地位。“这是新闻学院的‘金课’,是我们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如何实现价值引领的核心课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负责人说。 “金课”并非一夕炼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素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传统,老系主任陈望道翻译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自上世纪50年代,“两典一笔”成为教学设置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一“典”,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论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带头人童兵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新闻学博士,2001年,他领衔组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团队,这门课一亮相就是新闻学院本科生必修课,3年后变成全校人文类基础课,很快成为复旦、上海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青年海归姚建华副教授也是团队成员之一。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灵魂、核心和骨架。林溪声副教授是教学团队6名主讲教师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论著,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都是她讲授的内容。她说,就是要带领学生系统梳理,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读经典原著,却从不封闭于过去,而是不断调研、回应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新鲜的热点新闻相关联。党的十九大后,第三版课程教材出版,还配套推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问百答》;课程模版则保持每年10%左右的内容更新比例,不断设计新的课程课件。 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思政全覆盖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被誉为“记者摇篮”,即便是在就业方向多元的今天,绝大多数毕业生仍选择在新闻内容生产领域工作。 “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成长的‘易感期’,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张涛甫教授说。在他看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社会环境下,提升媒体素养是新闻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会要求学生坚持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时政报道,分析头条新闻选择和版面处理的标准是什么。”媒体人出身的“新闻采访写作”任课教师窦锋昌教授说。负责讲授“新闻编辑”课的伍静副教授,即将开始新一轮在澎湃新闻的挂职见习。在她看来,要帮助年轻学子理解媒体编辑思想,必须有来自一线的鲜活感受和不断更新的业界案例。 已成为复旦大学思政建设示范院系的新闻学院,其课程思政既有面向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示范课,也有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引领学生价值观成长的思政理论内容,还有覆盖学院所有专业、将价值引领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思政建设。 感知和记录中国,力行新时代青年担当 “三天六城,用脚步丈量沿海开放城市,用文字记录改革开放缩影……”这是“记录中国”专业实践活动中,一名学生写下的感受。 这个活动,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发起于2016年。许多学生通过携手媒体“真采真写真发表”,记录社会变迁。2016年的项目主题是“打赢扶贫攻坚战”,2017年重走80多年前西南联大西迁之路,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生们以“回首来时路,开启新征程”为主题,走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调研采访。4年来,学生们的足迹遍及20个省份、39个县市,采访对象超过200人,在专业教师和媒体记者指导下发表报道50余篇,被人民网等众多媒体平台转载,总阅读量破千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