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保护未成年的你让新媒体儿童健康成长
时间:2019-11-01 13: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让“新媒体儿童”健康成长(网上中国)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商海春作(新华社发) 在地铁、餐馆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孩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已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但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青文通过对30个家庭的访谈,形成《新媒体儿童与忧虑的父母——上海儿童的新媒体使用与家长介入访谈报告》(发表于《新闻记者》),针对“新媒体儿童”现象提出家庭层面的建议。近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上未成年人保护与生态治理”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献计献策。 该怎样开展网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如何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这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玩手机的儿童越来越多 Wavemaker今年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孩童白皮书》显示,中国6-15岁孩童的数量高达1.6亿,他们已经成为高度数字化的一代:开始使用电脑的平均年龄为7.8岁,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为7.3岁,大部分在9岁以前都已接触各种智能设备、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联网的新媒体设备伴随着新一代儿童成长,成为他们的“身体器官”,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新媒体儿童”。 通过对30个家庭的面对面访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陈青文发现其中1/3的孩子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2/3的孩子与父母共用。比起小学组,幼儿园组拥有自己新媒体设备的比例更高,这说明新媒体使用呈现低龄化。在用途上,儿童使用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多于学习功能,“新媒体更像是儿童的玩具而非工具”,多数儿童用来玩游戏,其次是看视频,第三才是做作业。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孩子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较长,尤其在周末,几乎一天都超过2个小时。而且孩子越大,对自己的新媒体使用时间越不满足,小学组的受访者多数觉得自己的使用时间不足,“即使一天2个小时仍觉得短”。 陈青文发现,孩子们使用新媒体多是因为缺乏陪伴,由于父母忙碌且没有小伙伴一起玩,孩子只好转向手机与平板电脑。主动选择用新媒体代替自己去陪伴或安抚孩子的家长并不鲜见:在餐厅,有个小女孩拿着手机,一边吃饭一边看视频。“她用这个就比较乖,只要她不吵就行。”小女孩的妈妈说。 “当父母用新媒体代替自己陪伴孩子时,实际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巨大的。”陈青文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更有可能依赖新媒体,这时即使父母想要陪伴他们,他们也可能持续沉浸在与机器的交流之中难以自拔。” 不能“一刀切”杜绝孩子与网络的联系 并非所有家长都放任孩子玩手机或平板电脑。陈青文发现家长介入的方式多以“限制”为主,且时间限制多于内容限制,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孩子具体玩什么游戏或看什么视频。此外,家长往往只对子女强调使用新媒体的视力风险,甚少谈及新媒体带来的好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海英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新媒体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导致玩物丧志。儿童使用新媒体偏向于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功能,容易引发儿童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从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二是不良观念的渗透。由于网络监管难度较大,很难杜绝不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向儿童渗透;三是制约高级思维品质的形成。新媒体以富有吸引力的感官刺激,赢得儿童的持续关注,限制理性、系统化等高级思维方式的形成。当然,新媒体也有很多优势,比如提供广泛的视听学习材料、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多样的网络学习平台等等。 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唯有提升对新媒体的认识,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善用新媒体,成为媒介技术进步的获益者,同时懂得规避网络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伤害。陈青文建议家长在心态上不要太紧绷,“因为在紧绷的情况下,沟通很难进行”。她认为家长要重视亲子沟通,尤其在制定规则时,家长需要经常跟孩子聊聊。“如果是孩子自己定的规则,或者家长跟他商量同意的,孩子会比较愿意遵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