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能在中国实现?(2)
时间:2019-11-18 20: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6.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幅为2013年以来最高。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西部地区1.71万亿元,占比44.4%,中部地区1.65万亿元,占比42.8%,有力增强了中西部地区财力,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中央强有力的统一调配下,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在政策、组织、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得到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创造性地开展支援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全国上下一条心 各级主体主观能动性是制胜法宝 在中央统筹和各项政策的出台支持下,东西南北一盘棋,全国上下一条心,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持续开展起来。 周谷平表示,我国在开展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的过程中,发挥了基层各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帮扶模式。 1996年11月,福建成立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组长。1997年,习近平来到宁夏,调研对口帮扶工作,部署“移民吊庄”工程,创造了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崭新模式。 福建省闽宁办原主任林月婵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当时还有很多福建企业家作为经贸代表团也跟随我们去了宁夏,我们决定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学校、坡改梯、吊庄(搬迁工程)和菌草等四个项目中,并将其列入‘闽宁扶贫协作纪要’中。” 同年,被誉为“菌草之父”的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带着6箱草种来到闽宁,通过与团队的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与当地水土相符的“本土蘑菇”。随着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技术在闽宁的推广,该项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让当地农民真正实现发家致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闽宁地区到处生机盎然。 上世纪90年代,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带着技术人员在宁夏种植菌草。 资料图 “帮扶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资金和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包括技术、人才、教育和医疗等多方面的帮扶结对。”戴宏伟说。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于颖便是教育支援大军中的一员,2018年8月29日,她成为北京支援新疆和田的一位教师,她告诉人民网记者,她在来新疆前就暗下决心,要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微视频理念传递出去,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微视频教学在北京各个学校已经广泛开展,在和田我刚提出这个想法,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于颖说,每晚都在宿舍录制微视频课程,目前已经完成录制200多节,广受好评。 广东省援藏干部黄细花利用微博宣传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 来源:微博截图 拥有35万粉丝的广东省“网红”援藏干部黄细花在援藏期间几乎每天都会在微博上“打广告”,这也让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变身“网红”打卡地。 离开浙江,奔赴新疆,浙江大学“组团式”医疗援助团队成为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的活招牌,浙江大学附属医院3年内选派3批次40名援疆专家,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牦牛改良、青稞种植、标准养蜂,天津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甘肃,开展技术推广应用,帮助甘肃贫困户解决种养殖技术难题。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里达镇收到上海市虹口区的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建起270亩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让当地农民增收脱贫不是梦。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江苏省帮扶下建成绿色产业园,引进6家江苏企业落户,真正实现“造血”功能。 ……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各级政府、组织、机构、群众前赴后继地创造出形式多样、覆盖全面的支援模式,赋予了“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愈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新时代添新内涵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可持续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