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化难产《三体》的漫漫IP开发路
时间:2019-11-28 13: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三体》的漫漫IP开发路 《三体》IP开发近十年,而改编计划中的电影、电视剧却迟迟未能上线,反而在近期率先上线了漫画。截至11月25日,上线仅三天的漫画《三体》已收获22万次的收藏和9.3的评分,这也更加令人们关注《三体》的影视化。且在经历版权易主、电影开机定档无期、传拍电视剧无疾而终等状况后,《三体》影视作品至今没有问世的征兆。 漫画火爆 11月23日,漫画《三体》正式上线,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尽管该漫画仅上线三天,且只更新了第1话,但已获得了2.15万的点赞数,并以1052万的人气飙升至腾讯动漫男生榜第一名。 漫画版《三体》的高人气证明了该IP背后蕴含的市场价值,且自十年前起,多个领域的从业者便已开始嗅到《三体》的含金量,试图进行多元改编。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导演张番番在与制片人在书店寻找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本土科幻小说时,邂逅了《三体》,并向刘慈欣购买改编版权,由此开启了《三体》的IP改编之路。随后在2014年,因五年版权到期,《三体》影视改编权易手,游族影业成为新主人,并在2015年宣布拍摄《三体》等一系列影片。此外,在电影之外,一系列其他改编也纷纷启动,电视剧、舞台剧、漫画、动画、广播剧等其他形式的IP开发陆续流出更多消息。 然而,对比《三体》的多元改编可以发现,实际进程与效果高低不一。其中,启动至今已有十年之久的电影,引得粉丝翘首以盼,但几经变动之下仍未见下文,电视剧也未能有更多消息,反而是舞台剧已于2016年首演,漫画也已在日前上线,此外同名广播剧则将于12月1日全球首发;动画《三体》则预告在2021年正式上线。反差鲜明的改编进程,引发业内的热议。 由简入难 为何早早便有改编意向的《三体》电影、电视剧未能有进一步的消息,反而是漫画、广播剧等形式的改编作品率先亮相呢?在新元文智创始人刘德良看来,IP开发的市场逻辑应“由简入难”,跨越式的发展则容易产生问题,而先从文字转化成图片,再发展成影视等其他形式,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路径。“虽然漫画的丰富程度远不如影视效果的呈现,但制作的时间成本、投入资金以及制作难度,均较影视化低出不少。” 现阶段国内动漫行业的盛行,也进一步促使漫画改编类作品快速浮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近两年国漫的崛起带来较好的改编环境。而在市场环境与IP开发逻辑之外,背后公司也是影响改编进程的方面之一。“游族文化虽然成立了游族影业,但放在整个影视行业相比较,该公司成立至今并没有大动作,产出的影视作品中获得高票房或高评分的也是少数,因此在开发《三体》这样的IP时,也需进行更多的考量与调研”,刘德良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IP开发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此前也曾出现过知名IP改编后未能获得市场预期,并对IP本身产生负面影响的实践,因此从业者认为,《三体》先从市面上已有的漫画、舞台剧,以及即将上线的广播剧开始,也是对IP改编进行的预热和探索,并为后续改编提供可借鉴之处。 谨慎开发 尽管《三体》在IP开发过程中,不少项目仍处于“难产”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体》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这从原著小说的销量便可见一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三体》三部曲已在全球范围内出版数十种语言版本,销量突破2100万册。其中,海外销量超过150万册,创造了中国图书海外版销售纪录,且今年日文版《三体》公开发行时,还曾实现上市第一日首印1万册便全部告罄的情况。 由此可见,《三体》已不只是在国内拥有一众粉丝,在海外也已逐步累积起知名度,这让业内更加聚焦于《三体》的IP开发。其中对于《三体》迟迟难以问世的影视化,业内人士认为,科幻题材的影视化开发很难完全根据文本进行,有时“重新策划”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科幻IP与其他类型IP有所不同,传统的影视改编往往依赖于原著,但科幻题材容易受限于书本的创意空间,除非原著本身就具备娱乐性或体验性。因此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改编得太多,便不像原来的东西;改编得太少,又不能满足观影的要求,此时便需要对原本内容进行重新思考与审视,寻找到改编与保留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三体》IP改编不能操之过急也得到不少从业者的认可。在魏鹏举看来,“虽然《三体》的影视开发历经十年之久都没有较大的动静,但这也可算是合理现象,且国内至今还未成功开发出超级科幻IP,《三体》有先行者的意味,此时如果着急做出来,最终却得到一个不理想的结果,这对于《三体》而言反而是一个巨大损失,所以保持谨慎一些的态度是合理的,对于其他的IP开发而言也是如此”。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