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用镜头呈现时代景深(2)
时间:2019-11-28 22: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发现新闻的前提是要拥有“灵活的双眼”。眼力是脚力的延伸,当脚在“走别人未走之路”时,眼也要同时“抵达”,既要关注那些经常出现在个人经验范围和媒体中的群体,也要捕捉那些特殊时刻、特殊地点通常会被忽视的人。今年除夕夜,我采访拍摄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塔台管制员。因为常年从事交通行业的报道,我深知上海的交通能有条不紊地运转,依靠的是无数一线基层人员的付出。除夕夜万家团聚之时,那些默默坚守在第一线,保障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幕后英雄”是谁?他们如何度过除夕?几年来,我努力发现那些“隐藏” 着的职业群体,采访过除夕夜的消防员、交警、公交车司机等;当我将目光投向机场的时候,发现了那些坚守在机场98米高空中的“幕后英雄”们。乘客们一般看不到他们,也很少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但这些24小时神经紧绷的人,却是保证飞机安全起落、机场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除夕夜,我跟随这些机场的空管人员爬上98米高空,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简单却温馨的工作团圆饭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场景。 增强眼力,还意味着应具备一双“慧眼”,从纷繁表象中找到最具价值的新闻。每年在春运绿皮车里采访,我都仔细观察乘客携带的行李,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以前,返乡务工者通常会携带一只空的油漆桶,里面装着路上吃的方便面和矿泉水。近两年,油漆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米电视机等时兴的家用电器,返乡务工者开始在车上购买水、饮料和盒饭代替方便面,这说明他们的务工收入在增加,消费观有了变化。他们从上海购买时兴的家电回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地区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乡村的快速发展、上海的包容性、城乡融合通过一趟绿皮车上乘客的行李与餐饮细节淋漓尽现。我将这些细节留存为影像,通过历年对比,让生动的细节说话,讲述不一样的春运故事。 增强脑力,变灵光点为巧视角 脑力意味着创新,找寻新角度、新节点、新变化,需要勤动脑,在不停的脚力奔走和眼力观察下,接收新信号,激活新思考。 比如,此次的获奖作品《台湾“90后”空姐连续四年值守春运》,起源于五年前对上海春秋航空招收大陆首批台湾籍乘务员的新闻报道,台湾籍空姐当时表示,她们来大陆工作是想留在大陆发展。一个“留”字触动了我,因为与我之前想象的不同,她们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份工作,也不是为了来大陆短暂“镀金”。她们是想以上海为职业发展的主平台,甚至以此为家。她们的“留”让我产生了持续跟踪报道的念头,这一跟就是五年。我用镜头见证了她们的努力工作、她们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她们中的一些人还在大陆收获了爱情,有了“陆配”;在五年合约即将到期时,她们纷纷表示想继续续约。一个偶发的灵感捕捉和层层深入,形成了具有时间纵深感的报道,台湾籍空姐在大陆的成长与融入、上海对她们的吸引与容纳,构成了比较难得的能体现两岸一家亲的报道视角。 其实,脑力取决于平时的积累。老记者日复一日专注报道某个领域,不应是使其麻木的诱因,而应是促其发掘更加有深度、有意义的新闻的优势。我从入行起就被前辈告之,做记者至少要成为所跑行业的半个专家,用独特视角和深厚知识做“犁”,发掘掩埋在表象下、角落里的新闻。例如在报道启用新绿皮车的时候,我选择去拍摄绿皮车底喷印的型号,展示新型的25G型列车全面替代了传统25B型列车,同时拍摄了新型车不同于旧车型的内部密封车窗、座椅等设施。伴随了国人几十年的经典绿皮车型号即将成为历史,这个细节捕捉成为体现中国铁路运输能力大发展、列车全面升级的独特切口。 打磨笔力,化寻常事为融报道 对摄影记者而言,镜头表现力就是笔力,是对来源于最基层、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影像的记录,也是最具时代张力的正面呈现。 好的笔力与脚力、眼力、脑力密不可分,对摄影记者而言,深入现场更是题中之义。虽然年年的“新春走基层”都有新生婴儿的报道,但是只有站在产房门口,才能拍摄到不同父母、不同家庭所表现出的焦虑、期盼和兴奋。多年的采访经验证明,一百次拍摄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喜迎“金×宝宝”的家庭故事。为了这份“不同”,我每年除夕夜跨年之时都来到医院,陪伴在这些家庭旁边,用镜头体味人间冷暖,感受他们的喜乐期盼。这样得到的新闻第一时间发布出来才是新鲜的,带着新春气息和喜悦的新闻让受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新年新希望”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