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权威访谈)
时间:2019-12-02 19: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日前,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 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一要求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贯彻落实? 陈一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意义重大。第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第二,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注重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强烈。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好体现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各种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位工程来抓。要筑起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坚决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要铲除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土壤,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好反邪教工作,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争。二是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控制性工程来抓。要把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最主要抓手,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大接访,发挥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在化解矛盾中的作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三是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以“破案攻坚”开路,以“打伞破网”断根,以“打财断血”绝后,以“问题整改”提质,坚决把黑恶势力扫荡干净。要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净化社会政治生态。四是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板性工程来抓。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加强信息化源头管控、精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智能化威慑打击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织密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记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要求。应当如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陈一新: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要强化政治引领,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防范化解矛盾的“主心骨”。要强化思想引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强化组织引领,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每个细胞,凝聚起防范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强大合力。 二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问题,让人民群众成为维护稳定的最广参与者。要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尺,加大群众意见在社会治理绩效考评中的权重,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终评判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