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高地”走出“经济洼地”(中国脱贫传奇⑥)
时间:2019-12-05 16: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每天砍根竹子,拖到县城去卖,肯定饿不死,但要富起来,难!” 胡艳霞清楚地记得,2003年冬天,她刚嫁到神山村时,那条羊肠小道有多难走。“婚车是自行车,一辆车要3个人扶,费了老大的劲才上去,路太陡太滑咯。” 胡艳霞嫁给了左香云,他的太爷爷左桂林是烈士,曾任红四军第32团通讯员。左香云是个帅小伙,聪明能干,什么都好,就是家里太穷。 婚后第二年,羊肠小道变成水泥石子路。左香云俩口子是勤快人,心思就活了,他们想了很多法子,种地、养猪、修摩托、卖竹工艺品,可都不挣钱。胡艳霞对记者说:“那时候没什么技术,做毛竹工艺品想买台机器,几万块票子根本凑不出来。” 怎么干都挣不到钱,愁坏了神山村。驻村委员李燕平说,这个村四面都是毛竹和树,“每天砍棵树、砍根竹子,拖到县城去卖,肯定饿不死,但要富起来,难!” 原因很简单:太偏僻。 记者从井冈山市坐车到神山村,走高速和柏油路,还是花了近1个小时。可想而知,在水泥石子路甚至羊肠小道的年代,交通有多不便。 奇迹的发生似乎就在转瞬间。2016年底,左香云夫妻竟然富起来了。 那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神山村看望大家。总书记走进村民张成德家,跟张成德和彭夏英聊了好一会儿天。又来到左香云家,在家门前的石臼上打了糍粑。 总书记来的时候,高速还没通。第二年,高速通车了,神山村也换了模样。房子外立面改造了,变成统一的客家民宅风格。村口修了小广场,烂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木栈道边还有绿化带,成了妥妥的美丽乡村。 但脱贫的关键,并不在于硬件。“通路只是基础。”李燕平说,“最重要是脑子通了。” “完全可以发展旅游啊!”从上级政府部门到神山村村委会再到村民,突然找到了这把“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钥匙。 井冈山红色旅游一年吸引1800多万游客,茨坪景区漫山遍野的游客,为什么不可以引一些到神山村来呢? 这么一想,神山村有许多优势——竹林滴翠,溪水潺潺,景色一级棒;离黄洋界景区、八角楼景区、象山庵景区、红军小道等景点都挺近;尤其是,习总书记来考察的新闻,已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神山村。 说干就干!神山村村民个个兴奋。张成德在外做导游的女儿回来了,帮父母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左香云两口子紧跟其后也开起农家乐,还注册了“神山竹”商标,专卖用竹筒盛米酒的神山竹酒;多年漂在外面的左春仁回村,自己制作特色手工纪念品,销路不错;彭小华做起了时兴的民宿,还捡起养蜂的老本行,一养就是40箱,卖土蜂蜜也卖蜂种;还有总书记亲手打过的神山糍粑,甜辣味,游客都要买几块尝一尝…… “全国都在奔小康,我们可不能成为‘经济洼地’!” “这几年生意怎么样?”记者问彭夏英。 “前年有十几万,去年也十几万哩。”彭夏英一边把煮得半熟的米饭从铁锅舀到大木桶里蒸,一边对记者说,“今年5月家门口的坡塌了,刚加固整修好,前几个月生意有点受影响,这几天又恢复了,今天中午和晚上有8桌客人呢,点名要吃木桶饭。” 彭夏英家在神山村地势最高处,从大门能远眺县城,陡坡的滑塌处已经修成水泥网,工人正在上面铺绿植。今年,彭夏英家又盖了一间房做民宿,“14万装修费都是我和老伴这两年赚的钱咯。” “村里54户人家,以前全村跑得剩不到40人,多数是老的,好冷清。除了干点农活,各家平时也不怎么交流,麻将都懒得打。”村委副书记赖志承说,现在村里有230多人,许多年轻人回来干,有16户人家开农家乐和土特产商店,“老人有人孝养,孩子也有人照顾了。” “过去是住在山上,去县里打工,现在是住在县里,来山里工作咯。”胡艳霞说,为了让小儿子上学方便,她家在县城买了房子。2018年,胡艳霞家仅竹制品就卖了十几万元。而最让她开心的,是今年中考大儿子考了700多分,进了吉安市重点高中的“红一班”。“井冈山这几年给教育投了好多钱。”她说。 西装革履的左香云这会儿腰里别着麦克风,正给一个外地访客团讲解村子的变化,房子外立面和路怎么整修,政府和村民怎么出资,山村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一身红军服的客人们听得入神,不时发问。 村里宣传栏里,有神山村今昔对比的照片。每组两张,取的都是不同时间的同一处景,荒芜与热腾,脏乱与整洁,难看与亮丽,对比鲜明。眼前的神山村,处处是店铺和招牌,不仅环境美,更透着一股子生气。去年,神山村迎来26万游客,旅游收入121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