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救”地球,管用吗?
时间:2019-12-06 03: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环保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小事。同时,它又是一件太难坚持的小事:一年不用一次性物品?买菜时谢绝所有免费的塑料袋?对许多人来说,都是近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不过,总有一些人,把环保融入了血液和肌肉。他们可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一件事,也可以为了践行绿色与低碳彻底改变过往的生活和工作。 面对我们生活的星球遭遇到的种种破坏与透支,这些人像是当代愚公,凭一己之力,做着旁人眼里永远望不到头的事。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像是行为艺术。 如此“行为艺术”有意义吗?本版今日聚焦两位“愚公”,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与讲述中,寻找答案。 ——编者 旧牛仔裤变沙发套,废弃的门把手变挂钩,赵静觉得,资源最好的归宿就是物尽其用 她在深圳“改破烂” 花瓶是用空玻璃瓶和废报纸合成的,坐垫是用废弃衣物编的,花盆是用椰子壳做的……在深圳梧桐山下的一栋农房里,目之所及的大小物件,都可能是“破烂”再生的成果。就连主人赵静随身拎的双肩包,也是用旧牛仔裤缝制的。 因为在曾经的工作中亲眼见到大量污染与浪费,2015年,赵静租下这栋农房,用改造旧物的方式践行环保生活。 收破烂、改破烂,4年多时间过去,原本粗糙的农房已被赵静用废弃物布置一新,成了梧桐山脚独特的“景点”。她所倡导的“惜物”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在这个33岁的山东姑娘看来,真正的环保生活,不是不消费不购物,“而是要物尽其用,不让有用的资源白白浪费。”
赵静向记者展示她用旧衣服改成的坐垫。记者 刘友婷 摄 新款变旧款,旧款变垃圾 曾经,赵静的工作任务,是不断占用资源,不断创造新物。 2008年,从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赵静到深圳一家服装公司做起了设计师。那几年,赵静三天两头往洗水厂跑,也就是在那里,她亲身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给环境带来的巨大负担。 “你或许无法想象,一条牛仔裤就能造成不小的污染。”赵静告诉记者,在生产过程中,要用大量化学试剂把深色牛仔裤洗成浅色,“一遍又一遍,每次洗完,清水就变成黑水。”直到现在,赵静都忘不了洗水厂里刺鼻的气味。 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付出如此代价生产出的许多服装,有一些还没发挥价值就直接成了废弃物。 赵静所在的服装公司每季度都会开发新品,可一旦到了下个季度,新款就成了旧款,如果市场无法消化堆积的库存,不少衣物的结局就是被直接销毁。赵静坦言,为了跟上市场需求,这样的现象在服装行业很普遍。 受此影响,赵静开始在工作之余了解环保知识和理念。渐渐地,她尝试着提出一些含有旧物改造和再利用元素的设计方案,“最容易实现的环保,不就是让已有资源被充分利用吗?”可惜,赵静的想法没有得到市场和公司的认同,最后不了了之。 2015年,赵静升职成为公司的设计经理。也就在那时,她患上了严重的干眼症,双眼持续不明原因地流泪。这让她最终决定做出改变,“我想要做一些对世界友好的事,又知道要怎么做,那还等什么呢?” 当年5月,赵静从公司离职,租了梧桐山脚下横排岭村内的一栋房屋住下。践行“惜物”理念,她要先从自己的生活开始。
赵静家窗户上挂着的花盆是用椰子壳做成的。记者 刘友婷 摄 “破烂”重生,变废为宝 刚搬家时,赵静是房东眼中的“怪人”。她每天空手出门,回家时不是带回一堆旧轮胎,就是捡回一个旧沙发。不到一个月,大半个客厅都被她搬回家的“破烂”堆满了。“那时候,房东完全无法接受我的举动,问我为什么每天弄一堆垃圾回来。”赵静回忆道。 可在赵静眼里,这些都是她寻来的“宝贝”。很快,“破烂”们陆续在家里有了自己的位置。 在赵静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屋子里不少的“秘密”:旧的牛仔裤经过裁剪、缝制,成为让破沙发焕然一新的沙发套;捡来的木板稍加处理做成了层层叠叠的厨房置物架;木衣架是用粗大的树枝充当的,废弃的门把手则成了很好用的挂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