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北京商报:个人信息不能成为漏勺

原标题:个人信息不能成为漏勺

  个人信息几乎成了漏勺。

  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近日披露,11月以来,公安部开展App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集中整治,100款违法违规App被要求下架整改,包括光大银行、天津银行、房天下、考拉海购等。今年以来,公安部已依法查处683款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的App。

  稍早前,工信部约谈了小米科技等18家虚拟运营商,还是垃圾信息严重扰民的老问题。基础运营商推皮球,虚拟运营商睁一只闭一只眼,后者用工信部的话来说,“漠视用户利益,治理垃圾信息不力,影响十分恶劣”。

  再早前,江苏淮安警方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刑事案件, 4.68亿个人信息被泄露,被用来非法买卖、公司放贷和收费查询。

  随之,整顿“爬虫”的风暴刮起。9月以来,据媒体报道,多家知名大数据公司相关人员被抓或被调查,均涉嫌通过“爬虫”业务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或窃取、滥用、买卖、泄露个人信息。

  更早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二三季度共立案查办各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1474件,查获涉案信息369.2万条,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54件。最高法亦提及,网络诈骗愈发呈现“精准诈骗”趋势,个人信息泄露无疑是主要原因。

  一年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其中59款App涉嫌过度收集“位置信息”,28款App涉嫌过度收集“通讯录信息”,23款App涉嫌过度收集“身份信息”,22款App涉嫌过度收集“手机号码”,81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或没有隐私条款。

  触目惊心,“劣币”占领了市场,消费者在温水里接受了“城下之盟”。

  我们不能说个人信息泄露愈演愈烈,但消费者显然坐卧难安。互联网头部公司没有带好头,在隐私侵犯这件事上“劣迹斑斑”,大言不惭,时不时就被舆论“揪”了出来;中小巨头也是“有样学样”,犯众怒更甚,还弄出很多安全事故;至于那些长尾公司,则不少成为了相关部门整顿行动里的分母。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和隐私的守卫越来越难,边界也变得日益模糊和难以取舍。囿于信息不对称,信息的失守,隐私的裸奔,要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哪些是核心隐私,哪些是一般信息,法律尚未给出有力的约束,行业尚未形成明确的规范,大家也只能相信互联网公司身上流着“道德血液”,不滥用自己的信息。这显然是一种脆弱的平衡。互联网平台对于个人信息、社交和流量的迷恋,有可能在商业化的压力下发生异化,我们对此不能“姑息养奸”。

  法律和监管是时候“硬核”了。这不是消费者如何变得机警和百科的问题,而是消费者的信息隐私主权不容侵犯。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