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并不中立它可以把网络霸凌关进笼子里
时间:2019-12-07 12:5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技术并不中立 它可以把网络霸凌关进笼子里 最近一段时间,从社会调查报告中对网络暴力状况不容乐观的警告,到演艺明星、青少年因网络暴力自杀的新闻,再到眼看着关注已久的博主因网络攻讦而被迫停更,我开始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网络暴力已成为兼具普遍性与危害性的现实问题。 互联网平台对网络暴力有不能推辞的责任。它们是网络霸凌的策源地,能够触达施暴者和受害者两个群体。互联网平台不仅应当出面,而且有能力消除网络暴力问题。 不得不承认,平台面临一系列困境。比如,人力、物力紧张,网络暴力与表达权利间界限模糊,可能伤害用户活跃度,等等。此外,正如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一样,网络暴力也不可能完全消失。然而,只要我们都期待一个不再有网络霸凌的空间,就应当积极去探索建设这种空间的可能性。 科技史专家克兰兹伯格曾说,“技术既不好,也不坏,它也不中立”,并将这句话视为技术的第一定律。在网络暴力的形成过程中,技术本身虽未体现明显的善恶观,却能够放大某些不恰当的情绪和行为,从而对人带来现实伤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平台就需要在霸凌事前、事中和事后设置必要障碍,让“放大效应”缩小化,让网络霸凌变得没那么简单。 首先,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问题。作为网络霸凌发生的“第一现场”,平台首先应当对网络暴力的概念、类别和变化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就类别来看,网络暴力并非铁板一块,它包括侮辱、耻感化、威胁、隐私曝光等各种形式。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文字、图片、视频,等等。这些变化多端的霸凌方式当然表明了问题的复杂性,却也反证了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只有对每种形式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划分,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明确概念之后,平台要学会使用手中最强有力的秘密武器:技术。过去一些有益的尝试表明,虽然网络霸凌始于技术之赋能,却也可以由技术终结。比如,可以开发能够识别侮辱性信息的人工智能工具,让不当信息在一开始就能被拦截;也可以提供软性提醒功能,让用户在发布情绪化言论前,询问其是否真的要发布,给用户提供一个短暂的“冷静期”;在不当信息发布后,也可善用“举报”等功能,在接收多次举报后,将霸凌内容下线,最小化其可能造成的伤害。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意识到网络暴力与表达权利的界限,尽量避免对后者的误伤。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加大投入,让人工智能更智能,把误伤最小化。 此外,平台可以联合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等力量,设立相关教育机制和行为规范。一方面,通过媒介素养、网络文明、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等课程唤起用户的自律意识,将网络霸凌行为“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组织自我保护方式宣传、心理咨询等活动,提升用户应对网络暴力的能力和免疫力,降低其可能的伤害。 诚然,网络暴力是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也是难以根治的。但是作为网络暴力发生的第一线,平台理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通过技术等手段把网络霸凌关在笼子里,减少网络暴力对用户的伤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