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在这里遇见中国的传统和现代
时间:2019-12-07 19:5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被中国文物吸引 “在这难忘的三个月里,我是如此幸运能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如大洲的国家旅行。我惊奇于它的美和数千年文明的深度。我希望可以通过这6集节目传递我在现场的激动心情,分享关于中国艺术的独特洞察而非老生常谈。通过这次中国之旅,我发现,如果不了解中国的传统,就无法真正了解今天的中国。”日前,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与英国野马制作公司合作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在BBC世界新闻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的主持人、英国艺术评论家阿拉斯泰尔·苏克如是说。 从文物切入贯通古今 《中国的宝藏》每集呈现中国现代生活的一个侧面,包括家族、汉字、都会、制造、科技和饮食。每集都从馆藏文物珍品切入,探索中华文明的特征,把古代历史的一个知识点如何对应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联系及对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影响,进行贯通古今的描述,从侧面反映当代中国人的风貌。 第一集《家族与祖先》从每年春节会有5亿城市人返乡过年开始讲述,依次提到中国人的祭祖活动,上海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大克鼎,湖南廖家宗祠过清明的仪式以及延续44代、800年的廖家族谱第一次载入女性等内容,展现中国式的家庭价值观经历千年传承至今,在新世纪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野马制作公司创始人夏洛特·琼斯曾感到非常兴奋:“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拍摄权限。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条件去拍摄中国最负盛名的博物馆和文物。我们每集大约有一个星期的拍摄时间,总共行程7000多公里,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等8个博物馆、良渚遗址等5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并拍摄了《万岁通天帖》等20多件著名文物。” 顺应海外观众审美习惯 难能可贵的是,片中对中国艺术藏品的品鉴、介绍和阐述,既展现了这些宝藏与普通民众生活的关系,也注意与外国观众的生活习惯、审美习惯对接,并用西方人习惯的语态和视角来表达,厚重又有现代感。 在第四集《中国制造》中,主持人从自己小时候使用过一个来自中国的青花瓷碗,回溯几千年前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苏绣丝绸作坊有怎样的精细工艺,讲述中国古代传统制造业如何将质量和艺术融合在一起。为了引发外国观众的兴趣,还提到中国出口到伊朗的特大青花瓷盘是特供中东客户的,甚至还有葡萄牙国王的订制瓷。 在叙述顺序上,主持人始终遵循文化发展的轨迹进行讲解和介绍,使外国观众容易接受。对外国观众而言,中国的“吃”往往是最先、最能打动人心的。在第六集《饮食的艺术》中,主持人首先来到北京郊区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的吞吐量让人难以置信:每天1500只羊,300头猪,18000吨蔬菜。原来我们需要消耗这么多食物!那么古代中国是如何生产出这么多食物,养活庞大的人口的呢?与整修水坝有关的《大禹治水图》玉山,良渚新石器时代的遗迹——碳化的稻米,古代贵族的精致餐饮,如今的大家庭餐馆聚会场景一一展现在荧屏上。主持人得出结论: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十分重要,吃饭如同中国当今社会的粘合剂,而食物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交流途径,也是一种艺术。 在海外引发热烈讨论 一些中外纪录片业内人士认为,这部纪录片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制作水准上乘。它表现出一种认知:中国现在的强大,是因为没有忘记历史传统。如今的中国社会开放而包容,年轻人依然在汲取文化传统的力量。传统又现代的婚俗、借助VR技术带观众走进国画意境的新尝试、数字时代的全新汉字艺术表现形式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BBC世界新闻频道覆盖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4.65亿个家庭和300多万个酒店房间。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李向东说,《中国的宝藏》在BBC世界新闻频道的播出,激发了世界各地人民对古老又现代的中国的兴趣。英国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了中国。一位爱丁堡的女士感慨西安的美丽,不管是古城墙、回民街还是夜幕下的大唐芙蓉园,都让她非常向往,“我真想去那里!”另一位观众在看到纪录片中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时叹为观止,希望去北京时可以一睹真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