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的旗号非法集资
时间:2019-12-07 22: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直报网北京10月17日讯】(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以来,以私募基金名义聚敛资金,最终投资人利益受损的新闻明显增多。对此,政府相关部门也频出重拳惩处整治。 9月27日、10月8日,国家发改委连续公布了第六批、第七批涉金融领域黑名单,公布频次明显加快。此前公布第五批黑名单的时间,还是在今年的1月22日。 两批名单列出的100家非法集资企业,公司名称含有“投资”字样的有54家;26家严重失信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PEVC)企业中,13家公司名称中有“基金”字样。这80家公司打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的旗号,行非法集资之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基金业协会(中基协)登记系统查询,上述8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做过登记,目前处于“失联(异常)状态”,剩下79家压根没在中基协登记过。 9月28日,中基协一天之内发布8份纪律处分决定,处罚11人,这些人处分期间不能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机构内任职。当天,中基协还注销了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同时,两家律师事务所因出具法律意见书的私募机构失联或违法违规,3年内不再接受这两家[北京盈科(长春)、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出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法律意见书。 自2014年12月中基协开始公布对私募的纪律处分,累计已经发出26份纪律处分决定,而2018年以来已有13份,占了一半。其中,9月28日的8份,更是与过去一年总数相当。 9月27日,中基协公布了19家疑似失联的私募机构,这是2018年以来公布的第七批疑似失联私募。从2015年11月私募失联公示制度正式开始至今,已有489家私募登上中基协失联名单,2018年以来有189家,占比近四成。 约八成私募基金未登记 中基协9月7日公布的最新私募备案情况显示,已登记私募机构24191家,备案私募基金74701只。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已备案的私募和实际的私募总数相比,可能如露出水面的冰山,只占总量很小比例。 中基协会长洪磊9月26日在蓟门论坛演讲中透露,北京、上海、深圳工商系统登记的带有“投资”字样的管理人即达12万家,这些机构易被大众认为是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实际上,以上三地在中基协备案的只有1.3万个私募基金管理人和7000多只合伙型企业基金,加起来总数为2万左右。 也就是说,仅在北京、上海和深圳3座城市,就有将近10万家、占比约八成的可能涉足投资领域的机构,没有在中基协做登记和备案。 洪磊还透露,2017年以来,公安部门共到中基协查询了290家私募机构,其中218家没在协会登记备案,这些机构的行为,中基协根本无法监管。“72家机构在协会完成登记备案,而私募发行产品也应备案,两项同时备案的只有19家。占比93%的私募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 大唐财富研究部总经理郭现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投资人选择私募机构和产品,首先要注意私募基金的规范化运作,合规是私募一定要迈过的最低门槛。“私募机构和产品都要在中基协登记,资金被托管机构严格监督,这是私募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不过,中基协在官方网站及公开场合多次强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许可,协会对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信息不做实质性事前审查。 某私募机构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就连这“不做实质性事前审查”的事,不少私募机构似乎也“懒得去做”,可见其合规意识之淡薄,将资金交予这样的机构打理,危险非常之大。 资金流向问题多 与私募证券基金相比,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是未上市公司的股权,当资金从托管账户中划出时,托管机构会失去对资金的控制,诸多问题往往发生于此。 以深圳德赋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德赋资产”)为例,深圳证监局的通报显示,2017年1月至3月期间,德赋资产发行了“PPP投资基金”,向21名投资者募集资金3540万元。2月至3月期间,公司又发行了“同盈置业股权收购基金”,向23名投资者募集资金866万元。直到2017年7月17日,德赋资产才在中基协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这两只产品同样没有在中基协办理备案手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