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3)
时间:2019-12-09 10: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二)完善信访制度。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源头性、基础性工作。要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工作新路子。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推动信访工作依法规范运行、群众诉求依法理性表达、合法权益依法有效保护,切实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要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充分发挥网上信访主渠道作用,拓展网上信访覆盖面,用好网上信访平台,让群众通过网上信访就能得到与来访一样的效果,最大限度引导群众通过网上信访反映诉求、解决问题。要推进信访工作科学化,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完善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提高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要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大接访制度,认真负责地解决信访积案和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当地。 (三)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紧密衔接、有机结合的矛盾调处工作机制,是新形势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有利于消除分歧、促进和谐,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要完善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通过互设共设调解中心、执法司法人员与人民调解员共同调解、网上司法确认等方式,推动达成调解协议与申请行政确认、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提升人民调解协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完善科学分流的制度机制,建设即时就地调处矛盾纠纷的基层调解站、流动调解点,畅通人民调解机构、行政调解机构、执法司法机关移送处置矛盾纠纷的通道,建立健全诉前调解、诉中委托调解、诉后执行和解等制度,引导人民群众主动接受调解。要完善资源整合的制度机制,促成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主体联合开展调解,重点化解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建设,是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要完善工作体系,积极整合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信访、残联等资源力量,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队伍,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属地管理、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良好局面。要完善工作网络,加强村居、社区、校园等心理咨询室、社会工作室建设,广泛建立心理监测、疏导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心理疏导矫治队伍,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社会心理服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坚持分类施策,根据特殊人群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严防发生个人极端事件。 (五)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针对当前各类矛盾跨界性增强、传导性加快,容易形成矛盾综合体的特点,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建立健全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要促进各类非诉讼矛盾解决方式健康发展,规范加强调解工作,建立健全仲裁制度,健全行政复议与行政裁决制度,鼓励探索协商、中立评估、第三方调处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告知制度,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效力保障制度。要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立集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诉讼信访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专业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要求。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9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岳弘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