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间感受大爱——新闻摄影《传递光明》采写谈(2)
时间:2019-12-09 12:2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除了抓拍好每一幅照片,拍摄组照还需要安排好照片之间的逻辑关系、画面关系。按照时间轴、手术进展的顺序来表达,同时力求让画面疏密有致,如同有韵律的乐曲,有张有弛,大景展现信息元素,特写传递细节和情绪。 ▲屈医生连夜给角膜做质量评估。 3 摄影报道的文字采写 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摄影是记者报道的手段,采访和写作也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 图文结合,互相补充。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图文叠加,而是使信息量超过简单相加的总和,增强传播效果。 图文结合是一种平等的相互结合。也就是说,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低估任何一项。重文轻图和重图轻文的倾向都是片面和错误的,对其中一项的轻视会造成结合的不平衡。摄影图片具有纪实性,图文结合的报道形式,增强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信任程度,与单独的文字报道相比更具说服力。 在《传递光明》这篇报道中,一部分文字是作为旁观者的记者在现场听闻的对话、观察到的场景,另一部分是记者事后通过采访获得的。 文字在摄影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体的文字风格也要与组图气质相契合。 ▲目前,安徽全省有1200多人成为眼角膜志愿捐献者。 4 选取合理角度,尊重拍摄对象 在拍摄前期,屈医生就告诉我:“为保证盲捐,不可暴露捐献者和被捐献者的完整面部信息。”这给拍摄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在不可预料的现场、有限的时间里,必须规避拍摄主体的面部,如何处理好这些难题是此次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 作为拍摄者,只能敏锐观察、随机应变了。 在养老院,当家属和医生开始向逝者告别时,我飞速打量周围环境,发现病房的窗户正好反射了屋内的场景,窗户照映的一条红色寿被恰好传递了明确的信息,正当我观察之际,屈医生由于疲累和对逝者的感怀,红了眼眶,抬起手搓了搓双眼,说时迟那时快,我赶忙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组照里的这张照片,画面在规避镜头直面逝者的同时,传递了遗体告别这一信息元素,还呈现了医生的情绪和状态。 在受捐女孩进行手术时,我选择在手术室外拍摄,规避了病人的正面和直白的手术场面,同时又展现了整个手术室的信息元素。 手术结束时,我跟着推车奔跑选取镜头,从正面无论怎样都会拍到受捐女孩与其母亲的面部五官,这时我发现女孩母亲在轻声安慰的同时,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于是我将镜头聚焦在母女俩紧握着的手上,既避开了面部又传递出母亲关切的情感。 就这样,我通过跟踪拍摄,对眼角膜移植这一新闻事件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呈现了这组纪实性很强的照片。组图逻辑关系清晰、画面完整、构图严谨,运用视觉语言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情绪,抓拍到许多极具感染力的细节。同时巧用拍摄手法对相关信息进行保护,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通过对光影的运用,衬托出无私的爱心捐赠让受捐者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主题,对弘扬社会正能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一名90后新闻摄影从业者,还未曾在所谓“读图时代”“一图胜千言”的环境里摸爬滚打几时,就受到了“自媒体时代”“短视频时代”的冲击。来不及回望奖赏,便又要风雨兼程地出发。我相信,无论新闻的外在形式如何变换、传播方式怎样进步,真实、感人这些核心理念和新闻人真诚、求实、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都是永恒的主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