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四周年中部崛起新支点
时间:2019-06-03 13:3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原标题:湘江新区四周年 中部崛起新支点 入夜,湘江西岸、岳麓山北,华灯初上,长沙滨江新城流光溢彩,写字楼群高耸入云,这个被湖南各界誉为长沙“陆家嘴”的高端商务区已初具雏形。 10多年前,滨江新城所在地块还遍布破败的厂房和杂草丛生的低矮山包。随着长沙大河西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2015年4月湖南湘江新区获批授牌以来,滨江新城逐渐发展成为长沙河西地区的“城市封面”。 滨江新城从无到有,是湘江新区拓荒创业的一个缩影。2018年,湘江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值13.3%,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预计为5.2%。 获批4年来,湘江新区“两型”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已“蝶变”成为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河西崛起 构建“一江两岸”城市新格局 古城长沙,从2000多年前建城之始到本世纪初,城址未变,中心未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湘江东岸,拥有广袤腹地的河西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直到1972年,长沙湘江一桥建立通车,长沙河东到河西第一次有了陆路联系。 过去的长沙河西地区,除了挺立的岳麓山和山脚下几所大学,以及零落的几个国有工厂,就几乎再也看不到什么了。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随着长沙市委、市政府迁到湘江西岸,以及开发大河西地区逐渐进入决策者视野,长沙城市格局在短短10多年内发生重大变化。 湘江新区横空出世,则让长沙河西地区步入发展“快车道”,尤其湘江新区的核心区域岳麓区强势崛起,让长沙原本“瘦弱”的西翼逐渐强健了起来。 201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湘江西岸包括岳麓区全境、望城区和宁乡市部分区域在内的490平方公里土地被纳入湘江新区范围,新区定位“建设成为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完善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获批授牌之后,湘江新区先后完成编制《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2个总体规划和空间战略规划、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2+5”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2016年,湖南省出台的《关于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加快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17条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为新区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在城市发展方面,湘江新区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近年来基本实现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三者有机融合,形成“蜂巢式、网格状”的城乡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一主”即岳麓中心城区,由梅溪湖国际新城、麓谷科技新城、岳麓山大学城、滨江新城、长沙市委市政府行政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块组成;“三副”则是分布在新区北部、西部、南部的三个副中心,囊括多个开发区和“卫星城”;“多点”即白箬铺、雨敞坪、莲花、乌山、夏铎铺镇等重要的节点城镇。 在人居环境方面,湘江新区坚持生态优先。“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试点顺利推进,梅溪湖国际新城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奖、洋湖生态新城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湘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中杰说。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谭春华认为,湘江新区彻底改变了长沙河西地区,长沙“一江两岸、跨江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已基本成型。 产城融合 智能制造转换经济增长动能 作为全国第12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是一块国家级的“试验田”,承载着国家赋予湖南省的改革、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获批以来,湘江新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围绕批复的“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重,人才为本,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高质量的制造业为支撑,集中精力谋产业、兴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平稳起步,沿着预定线路行驶,面对开放道路复杂的交通状况,在安全员可以不握方向盘的情况下,成功完成通过红绿灯路口、转弯、停靠等一系列动作——这是记者近日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体验的智慧公交。 去年12月28日,国内首条开放道路智慧公交示范线在湖南长沙市开通。这条由湖南湘江新区打造的智慧公交示范线全长7.8公里,沿途停靠11个站点,双向总计22个站点。截至目前,这条智慧公交示范线已平稳运行5个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