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晚报》:以“国庆”之名串起壮丽篇章
时间:2019-12-12 18: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南阳晚报》“我的名字叫‘国庆’”系列报道以“国庆”之名 串起壮丽篇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南阳日报社策划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宣传中,其旗下的《南阳晚报》推出“我的名字叫‘国庆’”系列报道,从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名字切入,挖掘“国庆”背后的故事,梳理传承脉络,从全景到特写,用温情百姓故事讲述社会变迁,映照新时代百姓生活新貌,刻画与传播了南阳人在70年进程中的奋斗征程与家国情怀,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贡献着“南阳力量”。 讲述祖国变迁中的个人经历 中国人的名字里藏着时代记忆,记录着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这些名字诞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一个个历史事件相关联,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些名字不仅宣告着孩子出生年代的辉煌,更承载着父母对孩子“借国运而兴昌”的期许。 新中国成立后,举国同庆。因此,也就有不少家庭给孩子起名为“国庆”。他们大都与新中国同龄,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时代变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南阳晚报》精心策划,于9月6日推出“我的名字叫‘国庆’”系列报道,在《开栏语》中,《南阳晚报》向全市发出寻找“国庆”的征集令,“每一个‘国庆’,不仅寄寓着家国情怀,更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每一个‘国庆’,在共和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都是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也许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不乏坚韧,不乏勤奋……”《南阳晚报》寻找“国庆”,就是要“与读者一起分享‘国庆’的人生故事,以此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9月6日推出第一篇报道,到10月24日,该报记者走近5名不同年代的“国庆”,记录他们对国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他们的故事折射出新中国前进中的光辉历程。从铁路职工、环卫工人、消防员、中医药师到文艺战线基层工作者,来自不同行业的“国庆”们,每一步奋斗向上的脚印,无不追逐着新中国日新月异变迁的速度,反映南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展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变。 深挖故事传承暖人篇章 《南阳晚报》在发出“国庆”征集令的同时,还推出第一篇报道《从扳道员到安全监察员,54岁仍甘当“道钉”的王国庆——三十五载,见证中国铁路变迁》。王国庆是一名54岁、工作35年的铁路职工,他的经历和故事,放在中国铁路大发展的时代中,放在南阳12月1日通行的第一条高铁的当下,显得更有代表意义。这个出生在铁路家庭的孩子,在对父亲崇拜的感情下,穿上了父辈的蓝色制服,从铁路扳道员干起,一直到现在的安全监察员,35年的一线经历,使他对中国铁路的发展更有感触、更有发言权。中国铁路的6次大提速,铁路技术的飞跃,就在王国庆的经历中,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今年年底郑万高铁河南段开通运营之后,百姓出门将会更加方便快捷。”文章最后王国庆的话,是期盼,更是一种铁路工人的骄傲和自豪。 9月16日《干最脏的活 守最美的城》报道了清扫道路垃圾,脏活儿累活儿一干就是24年的环卫工人孙国庆;9月23日《11年救援一线见证消防走向“高精尖”》报道了从“橄榄绿”到“火焰蓝”,11年间参与近千次抢险救援战斗的“最美消防员”夏国庆;10月14日《38年草药相伴,迎来药香扑面》报道了女中医药师邱国庆,她的名字虽与国庆节无关,但却寄托了父母深深的爱国之意;10月24日《王国庆:竭尽心力守护国宝宛梆》则讲述了一生与宛梆结缘的王国庆,他听着宛梆长大,长大后竭尽心力守护宛梆的故事。这些“国庆”都是读者身边的普通一员,干着平凡的工作,可是他们却用坚持奉献,让自己光荣的名字同新中国国庆融合在一起。 “国庆”们不仅仅是讲述了自己生活的变化,还将对于南阳这座城市变化的感慨和这种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融入到故事的讲述中。人的变化反映城的变化,城的变化影响人的变化。个体记忆串联城市记忆,城市记忆激发个体记忆。在报道形式上,《南阳晚报》用接地气的语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说给读者,这样的报道不仅有高度而且更有趣,读者也爱看。 全媒互动凝聚奋斗情怀 为了进一步凝聚情感,《我的名字叫“国庆”》系列报道在精耕细作内容的同时,南阳日报社的融媒体集群也迅速跟进,南阳网、“直播南阳”云播台、“梅溪视频”云视台等分别从各自角度切入对该报道进行二次解读与传播,推出了互动活动,立体构建起了全媒体、全方位的传播态势和参与热度、广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