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初心如磐为民情(2)

政策引导分类制定。坚持“鼓励进城、引导入镇、尊重留乡”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针对进城入镇、进新型农村社区、就地翻建等各类群体制定差别化的引导政策。顺应城镇化规律,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政策统筹研究,采取货币化补偿、实物置换、贴息、减税等途径,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统一基本政策尺度,增强政策吸引力。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民进城入镇落户,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作为农房改善的首要任务,保障最困难群众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实行“一户一档一策”精准施策。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兜底解决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住房安全问题,今年全部完成22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明年完成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其他三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确保“一户不落、一户不少”完成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

今年84岁的郭兆英是射阳县盘湾镇中华村三组村民,老人和60多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今年7月母子二人搬进了60平方米的新房。说起自家新房子,郭兆英十分满意。“政府帮我们建的新房子配套都齐全,房子面积也合适,正好够我们两个人住,关键是与老邻居住在一起,平时都能有个照应。”

重视生态,保障生产,注重生活

在推进农房改善过程中,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保持乡村自然肌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兼顾农村田园风貌和绿化景观效果,与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利用河道、农田、树林、道路等元素构筑村庄自然边界,合理保留原有植被、水面、建筑等自然和物质要素,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彰显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实现“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注重新型农村社区绿化建设,采用本地适生品种,与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融合,运用花、树、水、禾等自然景观,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等多方面考虑,合理搭配适生树种、花草、瓜果蔬菜,在家前屋后、社区周边设置居民所需的菜地,适当还原农村乡土风貌,形成四季有花、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

加强特色风貌打造。围绕“有形象、有韵味、有故事”,结合各地不同的地域风貌、产业发展、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等,充分挖掘“百河之城”地方文化内涵,彰显“河居”特色,积极塑造不同风格的新型农村社区,留住乡愁记忆。盐都区借鉴古村落、古民居,提炼盐都传统建筑元素,打造了“白墙黛瓦、飞檐套窗、红门庭院、绿篱花香”特色建筑风貌;东台市按照风情水乡、典雅古韵、盐渎渔家三种风格,分类设计农房建设改造方案;大丰结合新老村庄融合和产业布局,打造“一村一品”,留住乡愁记忆,推进村庄和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统筹产业发展支撑。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和市域镇村布局规划等多图叠加,努力做到新型农村社区“靠近田、贴近厂”,附近都有一个园区或基地相依托,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去年9月以来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靠工业园区的68个、农业园区的88个、旅游园区的8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逐步改变农村地块零落、农民分散作业的传统方式。东台市实施“一镇一园一特”“一村一品”计划,放大一只瓜、一根丝、一篮菜、一棵树“四个一”工程富民效应,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致富增收。滨海县前案村把“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先手棋”,引导农民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合作赚现金、分红享股金,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合理配置公共设施。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扩大规模,一般控制在300-500户,通过规模化降低建设成本,提升配套标准。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集成共建、功能叠加”的原则,要求集中度较高的农民新型农村社区,在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六通”的基础上,把有村口标识、绿化亮化、垃圾箱池、公共厕所、污处设备、文体场所、公交站点、电子监控、消防设施、服务中心等“十个方面”作为最基础的设施配套到位。推行建湖、射阳污水处理规模化建设、一体化推进、专业化管理模式,新建新型农村社区内污水应收尽收、管网应接必接,就近接入镇域污水处理主管网,实现规范运行、集中处理。鼓励各地采取“10+N”方式,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尊重当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将会堂、文化礼堂、文体活动中心、居民办理红白喜事宴会厅等功能叠加起来,统一建设多功能会堂,并设置在一楼方便群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