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三农”报纸影响力实现路径(2)
时间:2019-12-13 10: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为做到精准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农村版还与涉农厅局联合开设专版、专栏,增强服务的黏性,提高了农村版在涉农厅局中的影响力。目前联合开设的版面有“乡村振兴”“中原农业”“绿色中原”“现代畜牧”“食品安全”“现代烟草农业”等,成为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要舆论阵地。 及时准确传达和解读党的政策,彰显了党报的权威性。而对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冷静不盲从,切实起到了主流党报引领舆论的作用。 2018年“三夏”前,网上出现了“河南小麦遭灾减产”“大面积绝收”“假种子”“犁掉麦苗”等各种传言,对此,农村版以《局部小麦受到晚霜冻害,总体影响不大 河南小麦丰收有望》为题,刊发了有关夏粮生产的深度报道,予以一一回应,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澄清了网上看衰河南小麦生产形势的不实传言。报道刊发后,省内外40多家网站予以转载。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给予表扬。 二、“自下而上”的典型报道凝聚正能量,引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崇尚先进、净化思想 典型人物报道弘扬时代主流价值观,散发真善美的道德光芒,释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媒体引导舆论和塑造精神的重要传播形式。 全媒体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受到冲击。新华社曾做过一个“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的课题,对典型人物报道的主要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68%的人认为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61%的人认为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认为是“空话、套话多”,39%的人认为是“对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挖掘不够”。 近年来,《河南日报》(农村版)推出了一大批典型人物报道,燕振昌、张东堂、陈廷江、谢守祯、程相文、郭天财、杜冠华、赵化录、于松昌、叶传林……他们中有基层干部、农民党员,有医疗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这些人物典型在中原大地熠熠生辉,有的还走向全国,成为人人敬慕的时代楷模。 有别于传统典型报道的“自上而下”模式,《河南日报》(农村版)推出的这些人物典型,都是记者在基层发现线索,深入采访、见报后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关注的。农村版驻站记者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素材,通过深入采访,能够真正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细节挖掘,塑造的人物真实可学,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起到了“成风化人”的作用。以燕振昌的报道为例:记者下乡采访时了解到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44年来,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条线索,记者感动的同时,用3天时间,采访了数十位村民,以《用生命践行使命》为题,报道了燕振昌44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的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文章刊发当日,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就作出批示,说“这样的好典型应大力宣传”。之后许昌市委、河南省委做出向燕振昌同志学习的决定。燕振昌后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对“平民医师”谢守祯、渑池县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等的报道,可以说都是农村版首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后被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所关注。 对这些人物典型的报道不是一报了事,而是开辟专栏,继续跟进,让典型扎根读者心中,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谢守祯是郏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几十年扎根基层为百姓看病,记者丁需学“跟踪”坐诊数日,用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细节塑造了一个“平民医师”形象。报道刊出后,农村版又开辟了“学习谢守祯 扎根基层为百姓”专栏,并联合多家媒体举办“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随后,省直和中央媒体大规模报道,谢守祯事迹在全国反响热烈。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河南日报》(农村版)独家推出的基层典型人物有十多个。这些典型真实可靠,可亲可敬。正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党在基层的号召力,也让农村版在读者中赢得了更多的信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