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互联网乱象整治得如何了?
时间:2019-12-19 10: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这些互联网乱象整治得如何了?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山寨微信盗取语音诈骗,高仿APP陷阱多多,“AI算命”披着科技外衣“吸金”,一些APP号称看新闻就能“赚钱”……今年以来,“新华视点”栏目陆续曝光了一些网络乱象。如今这些问题整治得如何了?记者就此做了追踪。 山寨微信:依然有人在大量售卖 4月,新华社播发《不少人已中招!山寨微信留“后门”,盗取语音来诈骗!》,揭露一些人利用山寨微信实施诈骗活动。 微信团队表示,山寨微信就是一种微信外挂软件,简单来说就是未经许可、擅自篡改微信客户端数据的第三方软件。此类“山寨微信”功能看似方便,实际上却被一些人用于狂发恶意营销广告、骚扰信息等,更严重的是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实施各种违法诈骗活动。 今年8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广州市公安机关打掉一个制作、倒卖、使用微信外挂软件,从事微信账号买卖、养号业务的特大新型黑客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4人,缴获涉案微信号约65万个,涉案金额约1041万元。记者近日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微信”后发现,依然有一些店铺大量售卖“微商专用”“营销专用”微信,价格30元到200元不等。店铺卖家告诉记者,只需购买付款后,就把安装微商专用微信的地址链接发过来,“可以一次开5个微信号、一键转发语音、修改定位,永不封号。” 微信团队提醒,使用山寨微信的安装者本人也会因软件预留的“后门”及木马而受到信息泄露、账号被盗等威胁,具有极大安全风险。 高仿APP:一些被下架,一些仍然存在 11月,新华社播发《这个“李鬼”很危险!小心高仿手机APP》,揭露高仿APP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网信部门关停下架了一批APP,其中不乏山寨APP。 然而,作为山寨APP下载重要来源之一的应用市场,依然在为一些山寨APP的扩散提供便利。 在一些手机应用市场中,官方APP的标识不明显,用户难辨真假。例如,记者在安智网检索“12123”“北京公交”“个人所得税”等关键词,只有后者注明了“官方”字眼,而其余两款应用的检索结果,山寨与正版仍无法有效区分。在应用汇等应用市场,检索上述三个关键词,官方APP甚至没有显示在结果里,不少下载量高达三四十万次的山寨应用仍然存在。在这些APP的用户评论区,许多使用者留言“根本用不了”“软件是骗人的”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对上架的APP进行审核时,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另外,一些山寨软件绕过了应用市场的审核,通过直接登录服务器下载的形式装进了用户的手机中。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认为,各应用市场作为平台方,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内部审核机制,对入驻应用软件提交的信息尽到法定和约定的审查、登记、检查监控义务,从源头治理山寨APP问题。 “AI算命”追踪:有的停止运营,有的更加隐蔽 9月,新华社播发《“算命是假,算钱是真”——揭秘“AI算命”背后的生意经》,揭露一些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打着科技算命的幌子,干着灰色吸金的生意,引发社会关注。 近日,记者对此追踪发现,被曝光后不少此类公众号、小程序已停止运营,但也有一些仍在变着花样玩互动测试,以达到流量变现目的。 在网上检索关键词“AI算命”可以发现,包括“AI面相算命”“智能AI运程解析”“AI面相科学研究院”“AI易经转运”等多个公众号已显示经多人投诉后被停止使用。但与此同时,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在移动端仍然大量存在、层出不穷,如“AI云看相”“AI命理”“AI智能相面大师”等。 记者发现,有的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变得更加隐蔽。例如,有的虽然名称上不再突出“AI算命”,看似改行主打心理测试、爱情测试、趣味测试等内容,实际上却把命理类测试打包放在“精选测试”中。换了一个马甲,干的还是违规“吸金”的老一套。 此外,一些命理类产品在网上销售。“招财进宝”“事业文昌”“桃花人缘”“镇宅化煞”……一些命理类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开运商城”销售相关产品,其价格大多在几十到几百元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对待“走灰色地带”“打擦边球”的网络迷信经营行为,要加强监管和网络空间治理,坚决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赚钱”APP追踪:改头换面花样频出,监管仍需跟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