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引进版图书要增强三大意识
时间:2019-06-13 19: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原标题:做引进版图书要增强三大意识 翻译出版外国图书,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曾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促进作用。自从放松出版社专业分工的限制以来,现在除了少数专业性极强的出版社以外,其他的出版社或多或少地在出版引进版图书,引进版图书已经成为我国图书市场上重要的图书门类。 引进版图书属于外来文化,国家对引进版图书作过多次必要的管理规定,这是出版社必须严格遵循的法规。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及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如何提高对引进版图书的管理效果,使它更加规范和有序地发展?笔者认为,引进版图书的从业人员,有必要增强以下三大意识。 增强文化自信意识 自从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由于受以往多年封闭禁锢的影响,人们对外国尤其是西方大国的现代文化,常怀有一种自发的好奇心。如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洋货”一味追逐的心理一样,对引进版图书仿佛也“情有独钟”,有一阵引进的翻译书,好比“皇帝女儿不愁嫁”,大多都好卖有钱赚。随着民营文化公司进入出版策划界,竞相策划引进版图书的现象更有增无减,以至引进版图书不仅数量增长太快,有些质量也难以保证。 究其原因,除受利益驱动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有些人似乎不自觉地受到“崇外”思想的影响,往往觉得“洋书”新鲜,容易吸引眼球。再加上组织原创要下大气力,见效慢,不如做引进版图书省劲,其结果就难免淡薄了自主的判断眼光。 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文化自信意识。现在需要強调的是,我国不仅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国现代文化也有巨大的进步。在许多领域,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有些领域甚至已经赶上或超前。近年来,我国版权引进与输出的逆差已大大缩小,走出去的成效越来越显著,这些都是有力的明证。因此,面对引进版图书,出版人必须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明确引进目的,主要不是为了盈利,而应该是“洋为中用”。 简言之,对引进版图书,不可盲目趋之若鹜,而应该坚持自主判断,为有效中用而引进。在当前严控书号管理的环境下,尤忌引进版图书数量的任性膨胀,务必严守正确导向,做到宁缺毋滥。 增强谨慎筛选意识 做原创书,可以有目的的去组稿,而做引进版图书,就只能在众多他人的成书中去挑选。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外国出版物的海量信息势必给选择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以往选引进版图书,大多依靠外国获奖书、畅销书排行榜、国际书展、版权中介商推介等渠道。这些当然对引进有帮助,但今天看来,光凭这些已经远远不够了。 首先,上述这些渠道各有其局限性。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新思潮、新科技、新艺术、新伦理层出不穷。许多传统、规则和共识,都出现异化甚至颠覆,反映在出版物中,也是什么花样都有,不能用惯用的取向和审美原则去审视。譬如,以往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作品,都是引进版图书的首选。可是如今,有几届获奖者及其作品,都令世人感到意外,书也未见受捧,更有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竟然缺选,反而是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作者的作品被市场看好。由此反映出,引进版图书选书的视野必须大大拓宽,要及时跟踪世界各领域的变化动向,丰富有效信息来源,加強信息的鉴别与筛选,坚持理性选择。 其次,根据我国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对引进版图书的内容必须有更严格的要求。引进版图书的内容只注意排除涉黑、涉黄、涉暴及违反政策等明显内容还不够,作为负有传播正能量责任的出版人,要注意到有些外国作品中,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比较隐晦,或者隐含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当内容。对此,必须更加谨慎筛选,认真审读,坚持三审制。尤其是引进少儿读物,包括视觉产品和动漫视频,不能只看它故事有趣、插图新颖,还必须认真审视它的“三观”是否正确,那些怪诞、猎奇、虚幻的描述,是否符合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引进版图书的出版社务必严格执行上述各项要求。 增强适应市场意识 因为以往引进版图书大多不愁卖,所以不少人不重视引进版图书后续适应市场的工作。如今引进版图书市场竞争同样十分激烈,有没有做好适应市场的工作,其销售效果相差巨大。 只把外国作品版权买到手找人翻译就算完事的这种当“搬运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做引进版图书,在谨慎选书和安排翻译之后,还必须考虑,如何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地“水土”,如何开辟新的营销和推广渠道,如何使买到的各项版权都能发挥出最佳效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