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邮票看中国》:以小视角切入大主题
时间:2020-01-01 12: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70年邮票看中国》:以小视角切入大主题 在中宣部公布的90种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有图书选题77种,其中一种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推出的图文书《70年邮票看中国》。《70年邮票看中国》于今年9月中旬上市,一个月后,首印3000册即销售一空。 《70年邮票看中国》将大主题置于邮票的小小方寸之中,以70年来新中国邮票上的丰富信息,折射出大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蓬勃发展。“选择小视角切入,是我们能够驾驭的主题出版。”该书责任编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张树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 结合优势另辟蹊径 在张树看来,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仅有40多人,宏大的时政性主题一定做不过人民出版社、中央部级出版社,这时就要从出版社自身的选题方向出发,从出版社多年积累的作者资源出发,寻找合适的视角切入。 在反复思量时,10年前由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中华集邮联合会原副会长李近朱撰写的《邮说中国》一书引起了张树的注意。他想,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主题,邮票这个小小视角,或许不能够完整、全面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编年史,也不能系统和缜密地传递出中华悠久历史的全部辉煌,但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却能真实勾勒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断走向强大的足迹。 而与李近朱的多年合作也给了张树极大的信心。除《邮说中国》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还出版过李近朱参与执导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的解说词。“李近朱的文字功底非常好,而且他基本上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对国家发展的脚步也有深刻的体会。”张树说。 方向对了,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极为顺利。李近朱欣然接受了邀约,很快便报上了《共和国“名片”——70年邮票看中国》这个题目。后来,在报送中宣部主题出版物选题时,专家建议去掉“共和国‘名片’”几个字,以“70年邮票看中国”为题,也得到了作者的认可。“70年邮票看中国”,书名直接点明主题,全书也按这样的思路构筑而成。 打造浓郁“邮味”框架 《70年邮票看中国》全书框架新颖独特。图书没有序言,而是以作者李近朱撰写的《打开我的集邮册》作为前言,以极为个性化的作者的一个集邮故事开头,叙说了一个集邮者在国庆时翻看邮册、重温历史的真挚情怀。 全书共分7个章节,从1949年至2019年以每10年为一个章节,设计成7本集邮册,在每一本集邮册中,又以富有邮册特征的“页面”为载体,以年细分。第一本集邮册“纯情岁月”,第二本集邮册“坎坷时刻”,第三本集邮册“转折年代”,第四本集邮册“躬耕季节”,第五本集邮册“春日辰光”,第六本集邮册“希望朝旭”,第七本集邮册“新的征程”。7本集邮册集纳70个年头,展陈出邮票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和发展路程。 这一体例框架设计可谓作者的得意之笔。李近朱曾撰文表示,70年间中国邮票所传递的信息和揭示的知识浩如烟海,在体例上,本可先立几大专题,如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风光等,再以时序将邮票排列纳入。但如此常规编排,难以体现一个时期邮票的特点。他举例道,20世纪60年代前期,文化艺术邮票“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等,以及特种邮票的“五朵金花”——金鱼、菊花、蝴蝶、黄山、牡丹邮票等,在文化艺术、生态风光等领域比较突出,若以体例框之,难以彰显这一时期邮票的特征。为此,他设计了富有集邮特色的框架。李近朱在文中写道:“将新中国70年邮票分别放置在7本集邮册中,突出70年新中国邮票发行的足迹,一个个‘10年’观览下去,可窥70年邮票在选题、设计、印制上的不同特征。” 多次调整打磨精品 尽管有了10年前出版的《邮说中国》,但《70年邮票看中国》的完成也是经过反复打磨的。其间,出版社毫不留情地两次退回书稿,结构布局也经过多次调整,校对了5稿。 张树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从不为了主题出版而做主题出版,除了内容之外,市场的检验、读者的认可,也是衡量出书的标准。 打磨精品也体现在细节上。以封面设计为例,也是数易其稿,最终确定的方案包含邮票、红色、“70年”、五角星4种元素。首先,封面上有个镂空的、该书缩小版的邮票设计,正是这本书的主题;主背景的红色和“70年”、五角星,则是喜庆的日子里固定元素的体现;而内封精心挑选了一张中国梦主题的邮票小型张,寓意着人们生活更美好。“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得很仔细。”张树如是说。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