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力丈量草原的新闻人
时间:2020-01-07 09: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用脚力丈量草原的新闻人 在40多年的新闻征途中,作为一名记者,他冲锋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行走在内蒙古大地的每一处:大草原上,有他的身影;蒙古包里,有他的笑声;矿井深处,有他的足迹;边防口岸,有他关注的目光…… 他就是内蒙古日报社原首席记者、高级记者刘少华。一生从事新闻事业,所获表彰无数:内蒙古自治区十佳记者、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杰出人才、内蒙古文学最高奖“索伦嘎”奖、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等。诸多的荣誉,是对刘少华一丝不苟工作态度和孜孜以求敬业精神的褒奖与肯定。 2019年1月24日,刘少华因病逝世,享年67岁。当年9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追授他为“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1998年,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灾,内蒙古呼伦贝尔等许多地方成为“泽国”。此时的刘少华,在采访中遭遇车祸,尚在休养,大腿里还打着钢板,但他还是毅然请缨,上了抗洪前线。他踩泥泞、住帐篷、划小船,吃住在现场,采写出系列报道《呼伦贝尔,我要选择对你说》。1998年抗洪救灾期间,刘少华在救灾现场曾说:“我和救灾的群众是一样的,我没觉得我是记者,我用我的目光、我的大脑记忆现场,回来用我的笔还原现场,亲临一线,都很普通很平凡。” “你想得到800米井下最生动的信息,必须走到800米井下,少一米都不行。”刘少华在给大学生讲授新闻采访课时这样说。 刘少华曾三下800米井下,含泪采写通讯《五虎山,矿工的山》,被多部新闻集收录。也正是在800米井下,他见到并且记录了笔下人物“杨百万”和林四辈等普通矿工。升井后,在灿烂的阳光下,刘少华满身满脸已经和矿工一样黑了,而他依旧不知疲倦地蹲在一块石头上整理着采访记录。 “范长江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2006年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所有评委全票通过,将这一至高荣誉授予了刘少华。 “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在跟大学生见面的时候,刘少华充满激情的发言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几乎是满堂喝彩。在范长江学院,也受到了新闻系学生们的欢迎。年轻的新闻学子们能够感受到刘少华吸引人的东西,就是‘激情’,对时代的激情,对新闻的激情。”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刘畅回忆道。 刘少华的才华不仅体现在他的文章里,也体现在他创作的诗歌、歌词中。“又是丁香花开时,花香袭人,花色迷人。此间,妈妈是一首甜婉的歌。听,‘生活中正因为有了您,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刘少华的代表作《丁香花开的时候》,是一篇献给母亲的深情之作,发表后在国内引起轰动,被30多家报纸、杂志、电台转载转播。这篇作品,数易其稿,文字中流淌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传递着儿子对母亲的深深眷恋,读来感人至深。 40多年来,刘少华始终战斗在新闻采访一线,参与了一项项重大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采写了近千篇消息、通讯、言论,积极传递党的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是新闻战线践行“走转改”的典范,是“唱响主旋律,讴歌正能量”的杰出代表,他用脚力丈量草原,用眼力发现故事,用脑力传播文化,用笔力抒写成就,他的身上体现出了新闻人追求真理、勤奋敬业、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崇高精神。 (本报记者 高平 本报通讯员 田凤元)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