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21世纪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2)

根据笔者对21世纪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华语获奖电影统计可知:从2000年至今,在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中,华语电影共获奖了40部(不包括提名),2000年到2010年,华语获奖电影为29部,占72.5%,2011年至今,华语获奖电影仅有11部,占比27.5%。结合近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比21世纪初增强很多,但是在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中获奖华语电影反而减少,一方面说明中国电影近年来输出不成功,相对于经济政治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有待加大力度;另一方面也说明输出影片的量多质不精的问题亟待改善。如果中国影片在海外的影响力、知名度低,海外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触率就低,这不利于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渠道的扩大,也影响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和认知。

2. 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的单一化

在电影类型方面,中国对外传播的电影类型相对单一、不够丰富。为起到对外宣传作用,中国电影制作者倾向于创造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主旋律电影,这些电影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主题趋于雷同,题材比较单一,政治色彩和宣传色彩过于浓厚,海外观众不易接受。在21世纪四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华语电影中有32部(80%)都是文艺片,这种文艺片属于高雅文化,艺术气质明显,但往往曲高和寡,受众范围狭窄,也不利于中国电影的大范围对外传播。根据2018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三大元素分别是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甚至还存在一定负面的刻板成见,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对全球40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百分之三十四的全球受访者相信中国政府尊重个人自由,其中在北美、日韩、澳大利亚、西欧国家,超过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不尊重人权” 。

3. 影像符号的灰调化

影像符号的灰调化使得中国形象的对外传播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在21世纪世界四大国际电影节华语获奖的40部电影中,其中有9部电影是独立电影或曾经或仍然在国内被禁,被禁的原因有未在国内过审就去国际电影节参赛、过多反映社会黑暗面、涉及文革同性恋敏感话题、与国内主流意识相悖等原因。获奖电影中有6部影片(15%)的主题涉及社会底层,包括矿难、娼妓、重婚、流浪等,6部影片(15%)涉及中国农村题材,纵观中国在历届国际电影节的获奖电影,外国评审更青睐那些具有批判性的、描绘中国社会底层和落后历史的影片。他们这种对文化的反思、对民族性的思考是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但是这种主题和元素无可避免地带有灰调化的色彩,甚至有取悦西方观众的功利主义色彩。

四、结语

结合西方成功范例的思考,我们发现西方电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巧妙运用“西方立场,中国表达”,既运用大量中国元素博取人的眼球、吸引中国市场,又传递了自己国家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我们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应采用“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加深对自身文化的了解、充分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电影素材,打造文化内核,在对外传播中建立起一个丰满的、积极的、正面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 张锐,许妍.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报告[J].中国电影市场,2018(2):17-23.

[2] 论提升我国民主国际话语权[EB/OL].豆丁网,https://www.docin.com/p-1949945145.html.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