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蒋元明:我编杂文三十年(上)(2)

1980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八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输得很惨,引发各种议论和猜测。当时有评论说是骄兵必败,也有说是急中出乱。我却注意到一个信息,外电报道说中国女篮很爱看电影,深夜还在看电视;中午不休息去逛街;决战前夕的周末,中国女篮却去海洋公园游玩;回国的行李之多,远超预算,如此等等。带着“究竟中国女篮败在谁手”这个疑问,我一气呵成《球究竟输在谁手?》这篇杂文,“出国比赛、交流、参观、考察,本来天经地义,但是趁机捞一把,却成了近一两年来一些人的追求向往”,各种名目繁多的出国团,大把大把地花掉了国家宝贵的外汇。输了篮球比赛,最多不过少得一块奖牌,而“在当今整个世界比赛场上,如果输了建设发展的速度和时间,那失去的将是一个国家的地位,一个民族的希望”。此文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对当时国内出国乱象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对体育界更是一种警示。

李何林先生为蒋元明首部杂文集《嫩姜集》作序的手稿

蓝翎先生为蒋元明第二部杂文集《晨曦集》作序的手稿

笔耕不辍,终有所得。两三年下来,一部《嫩姜集》即将问世。我特邀李何林先生写序,先生很高兴,认为学生总算没给他丢脸。“《嫩姜集》的姜是嫩的,但它‘味辛,微温’,可以治胃病、助消化、祛风邪;酱菜店里的姜芽确有这种功效,吃起来有些辛辣,吃下后,胃里确实感到舒服,气顺味开,食量大增,身体逐渐好起来”,这也符合鲁迅“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李先生的这番鼓励,更坚定了我在杂文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蒋元明出版的部分作品集

因为编杂文、写杂文,1985年,曾经的两位“小人物”李希凡、蓝翎介绍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蓝翎还为我的第二部杂文《晨曦集》欣然作序。他那一手漂亮的行书我一直珍藏至今。他们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师长、朋友,我永远怀念他们!

以名家为师 采众家之长

有一种说法,认为当编辑完全是替他人“作嫁衣裳”。这话没大错,但也不尽然。蓝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调来人民日报文艺部,他告诉我,他曾在人民日报副刊杂文编辑岗位上站过第一班岗,所以我经常去他的办公室坐一坐,聊聊天。他说,当年杂文被视为人民日报副刊的灵魂,分管人民日报的胡乔木同志亲自开列杂文作者名单,包括郭沫若、茅盾等一批著名作家和学者,他就照着名单去约稿即可,完全“不差稿”,这令我十分羡慕。后来,田钟洛(袁鹰)主任也给我开了一张杂文作者名单,全是名家,让我抽时间去登门拜访他们。

我第一次去拜访的是余心言(本名:徐惟诚)。他当时是北京日报总编辑,看上去是一个颇严肃的人,一谈到杂文就有了共同语言。也许是写惯了“青年修养”杂谈的缘故吧,他的文章属婉约派,善娓娓道来。编辑如要修改他的作品,也不必与他商量。从总编辑到市委宣传部长,再到市委副书记,最后担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但从他的文章中没有看到脾气也随之增长。记得有一个年轻的杂文作者写文章“刺”了他一下,他知道后,就与我们商量,想请这位作者一起吃个饭,大家聊一聊。在一个清静的小饭馆里,五六位杂文作者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最后老徐悄悄地去结了账。我这才突然发现,他的秘书、司机都不在身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会相信这是真的!老徐调到中宣部工作,官大了,工作忙了,杂文大概也顾不上了。有一天,我接到他的电话,说是请我去他办公室聊聊。我说,您都当部长了,哪还有工夫闲聊。他笑着说,当部长就不要朋友了?他派司机接我到他办公室,刚坐下,贺敬之进来谈事,他把我与贺各作了介绍。贺敬之曾担任过人民日报文艺部负责人,自然是我的前辈,当时他任中宣部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

出席杂文作家活动,前排左起:段柄仁、余心言(徐惟诚)、李庚辰、蒋元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