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大夜班编辑:默默坚守在报道后方的守夜人
时间:2020-03-07 17:3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仍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整个媒体行业始终处于一种“战时”状态,作为新华网一只特殊的编辑队伍,大夜班团队是默默坚守在报道后方的“守夜人”,每当夜深人静,他们便成为与前方记者并肩作战的“逆行者”。 从接近子夜至天光大亮,接收前方、总社、地方分支等各个口传来的稿件,仔细对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帧视频进行核校、编发,斟酌、拿捏新华网重要版面上每一条稿件的标题、位置……以往夜班编辑忙到凌晨2点能够渐渐喘口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样的工作节奏一直要延续到下班,让人丝毫感受不到夜的宁静。 暴增的稿量让每一个人像陀螺一样停不下来。有关疫情的各类信息如北京这个冬天里一场接一场的雪一般铺天盖地而来,抗击疫情一线数不尽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不停震撼着编辑们的心灵,也每每让他们一边流着泪一边敲着键盘。 “疫情”几乎成了大夜班工作的唯一关键词,“绝大多数稿子都指向同一话题,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已经做了3年多大夜班主编的马俊卿说。全国上下同心抗疫,让这群与普通人生活“有时差”的“夜猫子”感受到了强烈的同频共振。 平日里,为了照顾本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夜班编辑,白天能做的事,编辑部都不忍心留给夜班。这段时间,不分昼夜的新闻报道工作让以往相对独立的大夜班也必须即刻、全时融入整个报道体系。“有一种24小时待命的感觉”,已经上了10年大夜班的老编辑钱中兵说,“春节以来,因为疫情报道,手机上增加了数个微信工作群,强迫症般地把手机放在枕边,浅睡眠一醒来就习惯性地翻看,否则一大觉醒来手机上数百条信息,很怕漏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及时、权威在疫情报道中至关重要。时度效即使在夜班也是新华网报道不变的追求。对新华社重点栏目“新华全媒头条”稿件的处理,成为大夜班团队落实使命的一个缩影。稿件发出时间以秒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全媒元素配发也在全社的统一行动中大幅缩短了所需时间。 “这在以前很难做到!”谈到稿件播发效率提升时,马俊卿说,“在准确的前提下,尽快将重要消息传播出去吧!早一分发出去,民众就会早一分知晓权威消息,少一分来自流言蜚语的误导,多一分战胜疫情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夜班编辑带来的不只是工作方面的蹙变,也给编辑的个人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杨婷是大夜班的“新兵”,刚上大夜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她说自己:“像‘摊上大事儿一样’,虽然不在一线进行采访、发声,却也深深感受到了媒体工作者神圣的责任感。”她是一位二孩妈妈,育儿嫂因疫情无法如期回京,她狠下心把俩孩子成夜丢给了常年驻外难得回家过春节的先生。问她在单位为俩娃揪心吗,她说“多到处理不完的稿子,一会儿向领导请示,一会儿和多个部门沟通,微信语音、视频来回切换,等缓过神来的时候都已经能听到从地下经过的头班地铁列车的隆隆声了”。言外之意,哪有工夫想孩子。 准备和女友在2月2日领取结婚证的徐海知,由于疫情也不得不另选吉日。因他自己值夜班至大年初二,女友只得独自返乡,却因所住单元里出现了确诊病例而被隔离,两人近1个月只能发微信互诉衷肠,小徐也孤身在单位度过了除夕。大夜班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徐海知的女友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我们为国家、人民尽应尽职责,不在此刻结婚终生遗憾,不在此刻‘抗疫’遗憾终生!” “工作内容、强度确有很大变化”“要求也明显更高了”,但不管是否出现这个疫情,我们都会一如既往,认真细致,对每一篇稿件负责,对自己负责!因为人手原因,每3个月来大夜班轮岗一段时间的赵延心、周靖杰如是说。“越是重压之下,越要谨小慎微,越夜越清醒是大夜班编辑必备的头脑。”马俊卿谈起稿件把关,容不得丝毫差错。 饿了咬口面包,困了喝口热茶,冷了多披一件羽绒服……作为大夜班编辑,他们虽不在“抗疫”第一线,但始终坚守岗位,始终坚信“没有哪个黑夜不会过去,没有哪个黎明不会到来!”(孙佳悦 徐海知)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