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武汉保卫战一线新闻工作者素描(2)

  在离汉通道关闭后,网络上一度盛传武汉市民生活陷入困境。人民日报社记者程远州和同事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加油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写出《直击:离汉通道关闭第一天》,澄清不实传言;针对公众对疫情的恐慌,采访多家医院医护人员,报道治愈出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线认知,传递理性科学的信息,为抗疫打气。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度较为薄弱。新华社记者徐海波在1月22日采写《疫情防控别把农村漏了》予以呼吁。一周后,他踏上下乡路,深入六七个县市的乡镇村庄,到卫生院和病患家中了解情况,反映民声。

  从1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持续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话题,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月11日起,《新闻联播》推出专栏“一线抗疫群英谱”,截至3月5日,已经连续播出24期节目,讲述了来自医疗救治一线、基层社区、一线公安干警、志愿者等多个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平民英雄”的精神力量。

  报道最真实的信息,供抗疫决策参考,是媒体职责的一部分。在中央指导组的统一部署下,中央在湖北媒体和部分湖北媒体深入武汉三镇街道、社区、小区进行摸排,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困,深入调查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四类人员”情况,人民日报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协助征集有关线索,了解分类集中收治隔离工作的落实进展,推动解决应收尽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月9日半夜,环球时报记者崔萌和同事在跟踪采访一个社区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等问题,数十名患者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崔萌和同事迅速向上级反映情况。当夜,中央指导组立即安排,予以妥善解决。次日,中央指导组对事件责任人进行了约谈问责。

  现代快报记者熊平平和顾炜到社区调查前,提前做了大量功课,找到该社区一些患者信息一一核实,深入社区与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面细聊,结果发现仅这一个社区就有许多“四类人群”尚未得到收治或隔离,并且拿到了所有名单。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一问三不知”、武汉市红十字会物资分配存疑、爱心捐赠渠道不畅……媒体的报道不仅推动了问题的迅速解决,彰显要“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导向,更体现出中央对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对不作为的零容忍态度。

  到平凡中去展现英雄时代

  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

  围绕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的“防”“供”“治”“安”“暖”等方面工作,中央和湖北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一线抗疫群英谱”“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四大栏目,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的关心重视,宣传一线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干部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和武汉的情况,展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人民日报社记者李昌禹在采访过程中,与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刘娟成了好朋友。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李昌禹每天跑医院、进社区,采写的一线人物报道《我的兄弟在战斗,我要回去!——一位武汉医生的千里逆行》《第一道防线,守住!》等报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的工作状态。

  “我能做的便是用镜头去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用文字去书写这些人的冷暖。”中国青年报记者鲁冲前后五次去到武昌方舱医院,从2月4日凌晨开始建设,到收治首批病患,再到康复患者出院……鲁冲见证了生命的“方舟”点燃希望的灯火。

  不久前,一张李兰娟院士脸上深深压痕的照片刷屏网络。这张照片,正出自中新社记者安源之手。李兰娟院士从医院重症病房出来后脱下防护服时,疲惫的她下意识地露出了微笑,面部的压痕清晰可见。安源敏锐地意识到,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节点,李院士作为高级别的专家之一,她的笑容意味着信心和胜利,于是连忙举起相机,抓拍了这个动人的珍贵瞬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