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点击增长分账收入增多网络电影可能逆袭院线大片吗?(3)

目前网大还成不了气候。网络公司的盈利模式养不起电影。网络上成本回收方式决定网大只能以低成本方式存在。《囧妈》网播是个案,它是按照院线电影品质拍的,碰到疫情限制无法上映才转到网上。这种投资级别的电影转到网络播出,有多少人能负担这个高昂成本?当然,院线电影也有小成本的,比如《第一次的离别》成本只有500多万元,曾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奖等,但以小博大还是个别现象。

网络平台没有办法和院线竞争,投资太小了。而且,现在网大还没有解决稳定的运营模式问题。有段时间我不愿意让学生去拍网大,担心会越拍越差。不否认有些网络电影的创意不错,比如筷子兄弟的早期作品,但电影是工业化的。网络投资规模的限制,撑不起工业化制作。

未来网大成为主流可能性不大。我们要反向思考,假设这种情况发生了,2002年到现在18年时间投入这么多财力、精力建成的48条院线怎么办?如果院线没了,几十万院线服务人员就业怎么办?从行业宏观战略看,我们鼓励网络电影探索,但不能挤压院线,它们是两个不同行业,要做好行业平衡。网大发展不能对现在已有的院线产生压倒性竞争,否则中国电影将不堪重负。

网络电影制作要站在观众角度上思考

制片人沈志慧:

最近我也关注了肖战一事,正好在筹备一部青春题材原创电影,里面也涉及倡导理智追星的元素。如果做选择题的话,我当然想拍院线电影,但这个项目更偏向做网大,对大银幕来说它的体量还不够。之前也拿给平台看过,他们觉得很适合女性市场。在网大里,女性市场是一个空白。现在网大和以前不同了,不乏高水平制作的作品,但题材上还有欠缺。我注意到,网大观众以男性为主,女性主要看网剧。并不是女观众不想看,而是没有适合的作品。

电影首先要故事好,不少院线电影请了大牌导演、演员,最后败在故事上。网大对院线有冲击是好事,最终受益者是观众。制作要站在观众角度上,思考观众想看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市场流行什么。现在,网大备案也越来越严格。在题材上,以往的确“擦边球”很多,行业内缺少相对有引领性的作品。网络上不光有成年观众,也有很多青少年,需要更多积极向上的作品。

现在,很多人对网大还有偏见。甚至有些演员觉得网大不入流,出演是自降身价。其实网大真的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我接触的网大都不会用非专业演员。院线有的,网大都不会缺,整套流程差不多。网大也在成长。

另一方面,网大市场的确存在乱象,有很多粗制滥造的模仿作品,抄袭现象也很严重。在影视寒冬期,再加上这次疫情,肯定会有很多小公司跨不过去。能够留下的,都是有实力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大家会更偏向团队和内容,做出的东西相信会越来越好。

最近网络电影点击增长,对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希望大家做好内容的同时,也把观众需求看到眼里。观众眼中的网大,就是我们手中珍视的作品。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