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财经要闻 >

新冠肺炎疫情掀不翻中国经济这片大海(3)

黄泰岩:维持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我们具有以下显著优势:一是有党的领导,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迅速阻断突发事件影响经济基本面的传导机制,把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二是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既发挥公有制的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又依靠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既通过按劳分配守住公平底线,又通过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激励;既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经济实力,使我们有底气抵御短期的意外冲击。

短期来看,如果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在一季度基本完成,那么后面三个季度将会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疫情防控将为相关产业如健康产业等带来巨大需求,从而带动这些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投资和生产的爆发性增长,这也是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力支撑。此外,由于国家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保民生、稳就业,特别是有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因而一旦疫情结束,消费的收入基础还在,消费会快速恢复,从而带动服务业等的快速恢复。

2.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记者:从历史经验来看,短期因素和意外因素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引起经济断崖式下跌,或陷入比较长期的困难境地。如何变压力为动力,有效化解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化危为机?

刘伟:从总供给来看,开工率较低会导致一季度服务业和第二产业增速下滑,随着二季度企业开工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下半年全面恢复生产,第二产业整体增速会实现企稳,全年增速达到正增长。但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明显,全年增速承压。

化危为机,重点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努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包括减税、降低社保费率、住房公积金缴纳制度的调整、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企业予以扶持等;二是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三是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继续改造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扩大高质量供给;四是加快高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在资金和政策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投入、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加大投入。

化危为机,要特别关注技术进步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人类历史上,技术进步从未因疫情中断或弱化,反而会刺激人们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此次疫情冲击暴露出我国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通过这次疫情大考,我们需要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更大力度地进行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我们能够化危为机,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黄群慧:疫情最直接的影响是抑制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需求,需要集体协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也受到较大冲击。这些冲击会进一步传递到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并对短期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历史上看,诸如灾难、战争和一些突如其来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往往会成为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遇。此次疫情冲击,也会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一方面会激发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一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更加成熟。2018年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15.7%,疫情的出现会促使这三者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疫情冲击之下,社会经济会对数字化技术有更深、更广的需求,包括医疗卫生服务、社区治理、教育、购物的在线化需求,以及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智能化等。这都将促进企业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进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由此还会带动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国家现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短期减少企业负担的政策,包括税收、金融、社会保险、物流等众多方面的“降成本”措施,在经过疫情期的试行后,一些有效的措施会转为长期政策,客观上能够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从而促进长期经济的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