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当前中国经济观察之二(2)
时间:2019-07-02 06: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细雨成阴 点击:次
“上课、做学术研究、带博士生就在高校,做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在企业。”周涛说,对于科研工作者创业的包容,一方面使学术成果的实践价值得以放大,一方面有助于科研工作者充分融入市场、找到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以体制机制变革激活人才红利,成为创新之泉喷涌的重要动因。 一场源自高校的职务发明产权混改,带来深刻变革。 2016年,西南交通大学明确将职务发明成果由国家所有改为国家、职务发明人共同所有,将“事后股权激励”改变为“事先产权激励”,高校与职务发明人可按“三七开”比例共同申请专利。 改革唤醒一批“沉睡”的科技成果。截至今年初,西南交大已完成205项职务发明知识产权的分割确权;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成立24家高科技创业公司,知识产权评估作价入股总值超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8亿元。 自上而下顶层设计,自下而上基层探索,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经验,正在各地转化为生动的改革实践。 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在测试产品(2018年6月15日摄)。 新华社发 “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审批,从受理到准予上市仅用时23个工作日,比法定工作时限缩短80%,使单道心电记录仪的上市时间提前一年,节省约100万元生产性投资。”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勇说。 由于法规限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完成产品上市,不仅费用高昂、投入周期长,而且必须由一个市场主体完成产品注册和生产。2017年底以来,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陆续在上海、广东、天津三地自贸区试点,打破了医疗器械注册与生产许可“捆绑”的模式。 近2万亿元减税降费“真金白银”,让企业轻装上阵; 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让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如今的中国,处处焕发着蓬勃活力。 今年1月,成都率先成立全国首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免费提供企业注册地址、实施“集群注册”的试点改革,解决了初创企业寻找经营场所的难题;在重庆两江新区,包括3家外企在内的11家新区企业被聘为社会监督员,就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用改革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培育创新赢得发展优势。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地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人才、资金、技术的竞争,只有在营商环境上做得更好、做到最好,才能抓住创新时代的黄金机遇,对中西部来说,尤其如此。”西部省份一位基层干部感慨地说。 “灵鹊星座”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星座运营体在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发布(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开放为钥 让国内外市场要素自由流动 13.5%、18.8%、22.5%——今年前5个月,云南、重庆、四川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均达两位数以上,远高于全国4.1%的整体增幅。外部不确定性有增无减,这些西部省份获得优异外贸“成绩单”的秘诀是什么? 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依托共建“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曾经相对闭塞的西部,从开放末梢站上前沿,在开放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 6月的昆明,骄阳似火,和暖阳一样热烈的还有这里的人气。 尼泊尔手工艺品、阿富汗地毯、斯里兰卡珠宝……近日举行的2019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7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348家企业参展,共计签约407个项目、金额达6093亿元。丰硕的“成绩单”,成为西部开放的新注脚。 这是武汉光谷六大园区之一的武汉未来科技城(2016年1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山城重庆。向西,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陆海新通道”通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俄罗斯……四通八达的国际大通道,让曾经的内陆成为枢纽。 良好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外市场,让西部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