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回乡之路越走越宽(落实在基层·聚焦引才用才)(2)

  薄刚觉得,很多从农村出来的老乡,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但仅靠感情引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好配套服务,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此外,人才引进后,更要注重干事创业氛围的营造,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

  20年来,尼玛扎西带领团队选育春青稞新品种,惠及雪域高原上百万农民

  “阔别”农科院青稞育种基地5天了,6月22日傍晚,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急匆匆走出拉萨贡嘎机场,直奔位于拉萨西郊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青稞育种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次在北京参加一个扶贫领域重大科技项目评审,收获很多。像西藏这样的艰苦边远地区,发展的关键是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尼玛扎西对记者说。

  近年来,西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围绕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发展需要,通过调入、创新创业等方式,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带来资金和项目、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真正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

  出生于西藏山南藏族农家的尼玛扎西对此深有体会。“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要有好的政策,也要有好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尼玛扎西说。

  1985年,尼玛扎西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正在组建的西藏农牧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当时,我就是书呆子一个,农科院领导发现我爱学习后,主动把我送到北京的中国农科院进修了一年,后来又让我去国外深造。1995年我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后,农科院还把国际学术交流处副处长的职位给了我。”尼玛扎西回忆说。

  2000年,总部在尼泊尔的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为尼玛扎西提供了科研岗位。“当时山地中心提供的月薪高达4500美元,几乎是农牧科学院薪酬的10倍。但过了两年左右,当时的西藏农牧科学院党委书记洛桑旦达给我打电话,说院里对科研人才提高了待遇,还新建了博士楼,在他的感召下,我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拉萨。”

  这一回,就是近20年。此后的尼玛扎西,潜心青藏高原特有粮食作物——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20年来,尼玛扎西提出了一系列青稞产业科技创新的新论点,带领创新团队先后选育出了20多个春青稞优异新品种(系),其中鉴定出的藏青148和藏青690青稞新品种曾一度成为西藏适宜地区的主栽品种。他的团队成功筛选出的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目前每年大面积推广数百万亩,占西藏青稞种植面积的50%以上,亩均增产25公斤,惠及雪域高原上百万农民。

  据了解,2016年起,西藏实行柔性引进,通过兼职、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吸引一批“候鸟型专家”进藏服务。两年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8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1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西藏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短板。“目前已经有规定不让内地机构来西藏‘挖人’、对没满服务期限的人才跳槽给予巨额罚款,但这并不是治本之策。作为农牧科学院负责人,我要向老书记洛桑旦达学习,研究出台具体措施,真正让在这里工作的同事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尼玛扎西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3日 11 版)

(责编:马昌、袁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