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潮流时尚 >

用好四力法宝典型报道更具魅力

原标题:用好“四力”法宝 典型报道更具魅力

●一线是新闻的富矿,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洞悉世间万象,发现典型的人和事,聚焦有价值的亮点,需要一双“慧眼”。

●新闻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记者在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有所取舍,都要通过大脑去梳理分析、去粗取精。

●“笔力”不仅是妙手著文章,还在于如何以多种形式和载体全方位展现报道对象的精气神,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为了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全力提升新闻队伍素质,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挖掘提炼精彩故事,做亮做强主题宣传。

人物报道品牌栏目《身边的感动》,是台报集团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新闻记者通过调研式、行进式、体验式采访,赶赴海岛、农村、社区,与先进人物面对面,记录时代风貌,把主题宣传做精彩、做深入,深刻展现典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中国梦。自2011年至今,《身边的感动》已推出卓玉宝、章晶晶、周海峰、颜曰春等200多个典型人物,创作了一个又一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新闻作品。

跑基层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

一线是新闻的富矿,基层是最好的课堂。“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是跑出来的,细节是谈出来的。基层一线,是了解群众、了解社会的重要前沿阵地。唯有沉下心、俯下身,不惜脚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以人民为报道的主角,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感知时代的脉搏,发现最动人的身影,听见最真实的声音,从火热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真实反映所见所闻。

一位步入鲐背之年的老人,入党70年,现已离休31年,本该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之乐,却还当着一个县级市关工委名誉主任、一个街道关工委顾问,每天上班,心系群众,长年奔波在海岛基层,热心助学帮困。

听闻这些,记者的心头肯定会起波澜。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要干到什么时候真正退休?于是,当下决定跑去采访。在此之前,郭口顺的事迹,曾有不少见诸报端。但是,别人嚼过的馍不甜。点点鼠标、打打电话,从材料到材料,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第一现场、第一手素材才鲜活,才具有价值。

玉环是台州最南端的海岛城市,当时高速公路还未通,交通不便,堵车是家常便饭。台州日报社由总编辑带队、派出精兵强将,起早赶赴海岛。挤在50平方米的陋室,与93岁高龄、精神矍铄的郭口顺促膝长谈后,我们又走近他的同事及工作对象,深入码头、田间、学校、社区,挖掘最鲜活、最能打动人的故事,寻找最生动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场景。

明眼力

看得见、看得准、看得深

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洞悉世间万象,发现典型的人和事,聚焦有价值的亮点,需要一双“慧眼”。

首先在报道题材上认真研判,严格把关。台报遴选报道对象的首要标准就是人物必须过硬,事例必须感人,记者自己都打动不了的不写。过去,人物典型报道常陷入“高大全”的误区,刻意拔高甚至“神化”,报道主题不接地气,缺少真实性和时代感,让读者敬而远之,难引“共鸣”。

“眼力”不仅仅是眼见为实,而更在于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观察。人物典型报道最忌文风浮夸、用词过誉。只有深入挖掘,以平民化的视角,用细节说话,以人性化的渗透,而不人为拔高,才能让普通受众感到人情味,感到平民英雄可信、可亲、可学、可敬,才能激发受众发自内心的呼应。

走进坎门禁毒阳光会所,郭口顺把眼凑近装有戒毒对象尿液的塑料杯,一只手微微颤抖地握着杯子,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片细长的试纸,小心翼翼地做着尿检。尿液弄脏了手,他全然不顾。他是那么专注以至于根本没有发现来访者。直到上前与他打招呼,他才缓过神来。

在郭口顺的办公桌抽屉里,塞了不少车票船票,少则一两元,多则十几元。求证同事,一直以来,郭老上岛进山做帮教,义务为青少年宣讲,从不报销一分钱路费、不吃一顿工作餐。

强脑力

潜心善访巧构思

新闻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记者在现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有所取舍,都要通过大脑去梳理分析、去粗取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