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瞭望丨国家示范“先锋”缘何沦为“烂摊子”

  ◇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选址在一片农田上,周边缺乏产业基础和配套,工业基础薄弱,在这样的地方突击搞工业化难度很大

  ◇两个集中区从政策高地到发展洼地,在没有产业基础的地方,超出承受能力发展集中区,脱离了实际

新华社图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的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2010年开建至今已近十年。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此看到,偌大的集中区内,稀稀拉拉建了部分厂房,大面积闲置土地上杂草丛生。

  集中区的被征地农民李得华告诉记者,以为政府开发了个“盼头大”的项目,能像当初征地时承诺的那样,以后在家门口就有饭吃了。可十年过去了,地没了,家门口的厂房没建起来,就业也没着落。

  位于芜湖市鸠江区的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情况类似。站在该区产业孵化园的四层楼上,目之所及是大片荒草地和水塘。

  隔江相望的一南一北两个产业集中区,原本是为高规格承接产业转移而设立,选址于粮仓沃野,匆匆上马,最终运转维艰,土地厂房闲置,部分项目烂尾,深陷生存困境。

  国家示范先锋缘何沦为大面积土地闲置、负债百亿的“烂摊子”?

  粮仓上圈地搞工业

  江南产业集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两个集中区均选址于长江岸边。江南集中区所在地是长江冲积平原,有“江南粮仓”之称,当时规划面积近30万亩,建设之初一次性预征了5万亩土地。“已经用了2.4万亩地,但用的里面有不少地还空着。”据介绍,江南集中区的土地是先征后批,按照原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的意见,是不能预征土地的,“但已经从农民手里把地拿来了,不能还回去也不能荒着,一部分地只好让农民继续耕种着。”

  记者看到,在已用土地上建了一排排厂房,但大量厂房空无一人。上述负责人说,现在集中区获批的建设用地约6000亩,商务用地约3000亩,“还有上万亩土地空着。”

  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该区从老百姓手里征收了3.3万多亩地,征而未批的占到一半左右。有用地指标时就用,没有指标时老百姓就先种着。“两个集中区所在地原是大片良田,种一季水稻一亩能收千余斤。”集中区的被征地农民说,十年下来,上万亩良田荒废的粮食损失就达上亿斤。

  记者了解到,当初,设立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定位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锋”,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旨在打造示范中的“示范”。可是,在两个集中区,记者并没有见到示范产业,多是一些“小、散、杂”的企业,还不乏烂尾项目。

  在江南产业集中区科技孵化园,一家从事调味品生产的企业负责人说,“这几年企业走马灯式地变换。隔壁有家电动车企业,搞得不行就放那儿不干了。”

  江北集中区注册企业近600家,其中工业企业23家,规上企业8家。记者走访发现,正常生产且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仅三四家,这也是集中区一直对外宣传的几家“盆景”企业。一位干部说,一些注册企业实际是开票企业,实体在外,为了享受税收减免在此注册,“这些企业像候鸟一样,享受完政策就走人。”

  “当初集中区并没有想清楚发展什么产业,就着急上马先把厂房盖起来;后期这里来个铝材厂,那里来个纺织厂,产业发展分散、杂乱。”江南产业集中区相关负责人说。由于企业小散乱,去年江南集中区工业企业税收仅5000多万元,基本上都是小微企业贡献的。

  一位集中区干部透露,这些年,集中区产业难兴,项目烂尾现象却不鲜见。在江北集中区,一家名为中甘国贸中心的项目,标牌破败,人去楼空。工作人员说,这是该区一个资不抵债的烂尾项目,目前像这样拿了地做不下去的项目有十几个。

  安徽省委巡视组一位曾参与集中区巡视的干部说,产业集中区选址在一片农田上,周边缺乏产业基础和配套,其中江南集中区所在的池州市是皖南生态旅游区,工业基础薄弱,在这样的地方突击搞工业化先天不足。

  负债超百亿陷生存泥沼

  “我们集中区从征地拆迁到基础设施建设,投下去120亿元,形成了巨额债务。”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这几年逐步消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还有46亿元债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