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财经要闻 >

共享单车:曾经浮沉起落坚信路在前方(2)

  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ofo和摩拜分别进行了十数轮融资,ofo更是在2018年3月创下了单轮融资8.66亿美元的行业纪录。而在投资方的名单里,我们更是能看到阿里、腾讯、滴滴、美团等资本巨头的身影。在巨头的影响下,“烧钱造车”成了新的“风口”,资本公司纷纷选边站队,新从业者也不断涌入,大有“中原鹿正肥”的意味。于是在2017年共享单车发展最迅猛的时候,市民们一觉醒来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小区已被七八种颜色的自行车包围起来。

  但表面热闹之下却潜藏着隐忧。从经济层面上讲,共享单车始终没能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在共享单车创始人的眼中,共享单车至少有4种盈利渠道,押金、租金、车身和App广告,以及基于用户出行大数据的增值服务。尽管存在大量的采购、运营、维修成本,但盈利收入也可以轻易将此覆盖。但理论上的美好在现实中却处处碰壁。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付一夫总结了4点原因:“其一,投放量的迅速扩张,让企业内部应接不暇,进而导致运营管理成本的激增;其二,单车损坏率超乎想像,大大抬高了维修成本;其三,各平台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大额的补贴挤占了盈利空间;其四,诸如广告变现等潜在盈利点的表现似乎并不尽人意。”

  在社会层面,共享单车的过量投放,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治理问题。盗损率高、乱停乱放、资源浪费等负面评价纷至沓来……终于,在各地方政府宣布开始清理废旧、违规占道共享单车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便利也是一把双刃剑,用户使用成本的降低,往往意味着公共治理成本的增加。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大,越来越多人指出了巨额押金的监管风险。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就指出,一车一押叫押金,可一车多押就成了金融。各家共享单车纷纷推出免押金骑行,或用月卡替代押金。社会的信任危机虽然得到缓解,但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其营收变现能力则被进一步地削弱。

  当自身造血功能不畅时,就意味着一旦资本中断输血,再亮的星也会陨落。

  是泡沫还是公益?

  2017年6月,仅仅运营半年后,悟空单车宣布停止提供服务。从此,共享单车企业开始接二连三倒闭。小鸣单车、3Vbike、酷骑单车、町町单车,甚至号称“最好骑”的小蓝车(bluegogo)先后宣布倒闭或破产。共享单车行业几乎只剩下ofo与摩拜这两位最初的玩家。

  虽然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升,但资本对两个公司的耐心也已消磨殆尽。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ofo早期股东朱啸虎曾公开表示:“想靠融资扼杀对手是不可能的。最后合并成了唯一的选择。”

  可在这一点上,ofo与摩拜做了不同的选择。2018年4月,胡玮炜以27亿美元的价格将摩拜卖给了美团,而戴威却始终拒绝投资人的合并建议。在网易创业者大会上,戴威还喊出了那句广被引用的话:“请资本尊重创业者的梦想。”从2018年开始,阿里转身投向了哈啰单车,滴滴迅速扶持青桔单车,朱啸虎则清空了手里所有的ofo股份。

  当资本的热潮退去,共享单车的泡沫也一一破灭,只留下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处理场。该如何处理这些废弃自行车,成了摆在共享单车企业和政府面前的问题。胡玮炜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共享单车创业)如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彼时斗志昂扬的胡玮炜应该想像不到,自己这句话竟会如此快地变为现实。

  今年3月,缅甸创业者迈克发起了“少走路”(Lesswalk)运动,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购买共享单车公司闲置的单车,运往仰光捐给贫困孩童。迈克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脚踏车供过于求,把它们送去回收的成本更高,所以这些公司愿意把脚踏车卖给我。”

  时移世易,如今北京街头还能大规模使用的共享单车,只剩下美团的摩拜与滴滴的青桔。曾经风光无限的共享单车,终究没能逃过大多数创业公司的命运——成为大企业生态的一部分,为整个生态提供流量支持。中国这片热土从不缺少速兴骤亡的创业故事,但起起落落之后总该留下一些反思。

(责编:岳弘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