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媒体人周泉泉:短暂一生化作一帧帧动人画面
时间:2019-09-09 05: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短暂一生化作一帧帧动人画面 周泉泉生前照片。资料图片 6月4日12点,频道例会结束,开始审片工作。14点,召开栏目例会。14点40分,例会结束,继续审片工作。15时,主持栏目改版会。19点30分,改版会结束,开始汇总《热血边关》第三季海选大学生体验者情况。21点10分,原定起飞前往珠海的航班推迟到24时左右,利用航班推迟的时间,在办公室完成全部审片工作。23时45分,搭上前往珠海的飞机。 6月5日2点38分落地珠海,3点前往宿地,在路上与同事交流节目拍摄方案、训练项目设置以及人员住宿安排等细节。4点,抵达住宿地,就寝。8点,乘船前往担杆岛。17时40分,吃过晚饭后跟随守岛部队考察岛上的值班室、训练室和以前的抗台风坑道。20点,召开采访筹备会。 6月6日12时,花5个小时完成担杆岛大部分考察工作,谢绝午休一鼓作气前往最后一处坑道勘察……也是在这里,遭遇落石,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副制片人周泉泉生前最后48小时的工作片段。她专注、紧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工作,脑中是一条条待办事项。她日夜辗转,用生命守望自己挚爱的新闻事业,把短暂的一生化作一帧帧动人画面。 边关热血,她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周泉泉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是戍守青藏高原部队的军医。生在高原的她,在格尔木的部队大院度过了童年,是一个开朗、娇小却刚强的姑娘。 “周泉泉性格外向,从小胆子就很大,像个男孩子,额头上有道疤,就是小时候从树上摔下来留的,外人都说她像是我姐姐。”姐姐周宁宁告诉记者,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姐妹俩从小就向往军营,因为身高不够,周泉泉放弃了报考军校的想法,选择成为一名记者,她用新闻的眼睛感知、体会着这个世界。 大学毕业后,周泉泉进入央视,先后担任《读书时间》编导、社教中心《半边天》栏目主编,以及社会与法频道《夜线》栏目副制片人。2017年,《夜线》推出体验式季播特别节目《热血边关》,这是一档带领大学生走进边关哨所,体验军队生活的正能量节目,她也“如愿”来到了向往的军营。 “周老师来过西藏多次,走遍了高原缺氧的无人区,远到阿里,险到墨脱都有她的足迹。”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吴俊与周泉泉在《热血边关》节目拍摄过程中相识,在他眼中,这位从北京来的记者,是亲密的战友,也是自己的知心姐姐,“姐姐对部队的热爱是从骨子里透出的。” 《热血边关》第2季的拍摄地点选在西藏墨脱。这里是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地方,极其荒僻险峻。她在这里遇到过塌方、落石、满是尖刺无人进入过的道路。吴俊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让大学生体验到军人生活的原态,同时还要确保体验者的安全,周泉泉自己把高空坐滑、倒滑等高危科目先做两遍,确保万无一失。“周老师体验完后非常激动,说这个训练有意思,排成节目肯定也好看。”此时,周泉泉已经由于高原反应眼睛泛红、嘴唇发紫,但她却大咧咧地说了句:“我父母都是军人,我也能算半个军人,我没事。” 在拍摄中尼边境战士巡逻的过程中,原本陡峭的山口突然刮起了大风,山路难走,呼吸困难,登上山几乎不可能,所有人都被困在了半山腰。撤退,不能如期完成拍摄任务;前进,又不具备条件。大家不知所措时,周泉泉坚定地说:“今天,我们一定要攀上去,此时风大,我们就在原地等待,具备一点条件,我们就前进一点”。 就这样,在高寒缺氧的海拔近5000米的半山腰,大家手拉手,相互搀扶向前挪,足足攀登了6个多小时。“周老师虽然身为女子,但和战士们一样,一路磕磕绊绊、从不言弃,她还时不时地给我们加油打气,从这以后,战士们都管她叫姐姐。”西藏边检总站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民警温顺明告诉记者,登顶后,她亲自选定拍摄角度、特写镜头、同战友合影……“她的嘴唇发乌,一张脸被冻得通红,仿佛整个人都融入了边境线,此时的她就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边防地区的采访拍摄大多急难险重,需要多么深厚的情感,多么坚定的心志,才能让一个人如此执着。 在原始森林的巡边路上,她不知疲倦地调动着大家的情绪;在西藏阿里,她带领团队到达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含氧量不及内地40%的地方;在西藏墨脱,她在充满雪崩、塌方、泥石流的公路上为大家断后……《热血边关》制片蔡郁曾说:“跟着周泉泉,那些苦地方可真没少去,西藏最远、最高的地方都被我们‘征服’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