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王世寰必有邻”
时间:2019-09-10 02: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国家形成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文献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带至日本。此后,《论语》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嬗变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在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我最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德不孤,必有邻’。”日本山梨县立博物院馆长、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守屋正彦是《论语》的忠实读者与研究者。他幼时便跟随父母学习《论语》,虽然不系统,只学习了书中的一些章节和句子,但“温故知新”“巧言令色”等名句依然早早镌刻在守屋正彦的脑海中。 事实上,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论语》也经常被提及。圣德太子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在公元7世纪初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都借鉴了《论语》中的思想。守屋正彦告诉我,他现在仍然清晰记得,小学和中学老师曾讲过“冠位十二阶”的制定借鉴了《论语》等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而十七条宪法第一条“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就引用了《论语·述而篇》中的“以和为贵”。 此后,《论语》一直对日本的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学者、政治家、企业家都把学习《论语》作为立身之本。在日本家喻户晓、开创了江户时代的德川家康就是《论语》的忠实拥趸。他不光自己反复阅读《论语》,还积极在日本民众中普及《论语》;不仅让武士阶层熟读《论语》,让一般百姓也逐渐熟悉《论语》。此外,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也酷爱《论语》,毕生都将《论语》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处世经商的准则。他撰写了多本关于《论语》的著作,其中《论语与算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守屋正彦看来,《论语》在东亚地区广泛流传,对各国文化影响深远。用今天的视角来看,《论语》有着贯穿其中的积极思想,即从第三人称这一角度对第一人称,即“自己”的欲望进行规范,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亚洲式的礼仪。日本舞蹈、茶道、花道、剑道、柔道等均受到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在这些体育和艺术形式中,老师传授学生礼法之道,以及在待人接物时要尊重彼此的思想。 不仅是政治家、企业家、人文学者,一些日本科学家也非常重视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日本著名化学家、东京理科大学前校长藤岛昭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论语》等中国传统典籍,但当时少不更事,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理解流于浅显。博士毕业后,他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藤岛昭认为,中国先贤的智慧哲思对今天的科学研究依然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他说:“阅读《论语》使我受益匪浅。” 如今,《论语》在日本社会依然受到广泛尊重,在小学教材中依然有与之相关的内容。在书店里,有各种版本的《论语》相关图书售卖。守屋正彦认为,《论语》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部耗费了大量心血、记录孔子哲思的著作。尽管它诞生在2000多年前,但其中很多话语依然闪烁着无法磨灭的智慧光芒,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他希望现代日本人能够阅读《论语》,认识到其大有裨益,继而顺其自然地去学习《论语》中的道理。 守屋正彦表示,自古以来日本深受中国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源于中国。位于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都从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中国学习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日本古代,孔子是学问之神,人们悬挂孔子的挂像,在天皇宫廷中的大学寮举行孔子的释奠礼。中世纪时,日本进入武士时代,开始学习禅宗。当时从中国来到日本的禅僧修习朱子学,日本禅宗僧侣也随之学习朱子学,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阶级的途径。禅宗僧侣向武士传授“中庸”等儒家思想。就这样,儒家思想逐渐融入日本礼仪仪式和审美艺术,并对日本茶道和花道的审美取向产生巨大影响。 作为一名艺术学博士,守屋正彦长期研究日本孔子像礼拜和儒家思想对日本绘画的影响等课题。他认为,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日本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此外,例如中国圣贤像、贤儒像,周茂叔爱莲、孙康映雪等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且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故事,在日本成为广受喜爱的绘画题材,频繁在画作中出现。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4日 07 版) (责编:岳弘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