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地方新闻 >

从淘集集到贝店暴雷:分销类社交电商“败退”之谜

不久前,知名母婴社交电商“贝店商家维权事件”成为今年8月份社交电商领域最大的热点新闻,相继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此次维权不仅有商家直接去贝贝网总部拉横幅维权,也有千人微信维权群。那么,曾经烧钱补贴的的贝店为何会沦为商家讨债的目标呢?

贝店暴雷:内因大于外因?

据悉,贝店是贝贝集团在2017年推出的社交电商平台,一度被认为是其旗下贝贝网的转型之作。贝店以“自用省钱,分享赚钱”为运营模式,宣传称开贝店不用囤货,由贝店统一采购、统一发货、统一服务,用户只需运营即可。但想要入驻平台,需要经过原贝店店主邀约。

值得一提的是,贝店诞生前后,云集、斑马会员等一批社交电商平台也纷纷成立。但社交电商自诞生起就因与传销颇为相似的模式饱受质疑,比如贝店的“三级分销”模式。与以往的热闹景象相比,如今的社交电商日渐式微,纷纷转型寻找出路。贝店此次被供应商讨要货款并不是孤例,2019年,淘集集就曾被来自全国的商家上门追讨货款。

最终,针对商家暴雷事件,淘集集此前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先收取一定的货款,其他的债务等公司有偿付能力的时候继续还清,换句话说就是先还一点,大头有缘再还;第二种是债转股的形式,公司先偿付一定的货款,其它剩余的债务变成股份的形式,大的供应商变成公司的股东,换句话说就是还钱是不可能的,要不一起做股东吧。

然而,贝店并非跟淘集集一样,据悉,贝店此次引发的舆情显然是因为公司市场战略转移引发的集体维权。从媒体报道的事件以及维权者反映的情况来看,部分人认为:“社交电商的商业模式仍是值得肯定的,如今社交工具繁多,团长也较为成熟,贝店的事件并不能归因于市场、行业,更多还是公司和领导人的问题。”

“近几年,贝店势头不错,我们店铺在上面的月销也挺好的,而且入驻贝店平台的费用并不低,总体收费在营收的20-25%,贝店不可能亏钱的,现在就怕贝店把资金转移给了其他业务线,并与母公司做了拆分,即便打官司告赢了也拿不回钱。”据相关维权者透露。

果不出所料,今年4月,贝集团上线了新平台“希美”,引入了一些国内代工厂品牌,主要定位高端市场。一位接近希美的人士称,贝贝集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推广希美,张良伦选择将所有的宝压在了新品牌身上。因此有不少商家认为,如今贝店形成拖欠货款的糟糕局面,正是因为贝贝集团挪用了商家资金做希美。

“从贝贝网,到贝店、贝仓以及现在的希美,贝贝集团在张良伦的带领下,一直在追风口。张良伦很有想法,脑子也快,但是一直追风口总感觉给人不踏实,自己也在贝店转型希美之后便离开了。”某员工透露道。

“染病”的市场分销模式

回顾2019年,互联网最火的关键词社交电商稳居C位,融易资讯网()消息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商企业已达10000多万家,其中社交电商数量在不断快速增加,各社交电商平台人才的需求也将每年大幅度增长。

然而,去年多家社交电商企业因为商业模式问题被各地市监局申请当地法院冻结银行账户。更诸多社交电商没想到的是,因分销问题,各地监管部门也对社交电商的管控加强,过去的多级分销模式被限制,各大平台的用户活跃数与交易量出现了下滑,这其中也包括贝店。

“2020年,社交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传销,此外还涉及虚假宣传,特别是网络直播中的电商。但如今电子商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健全,电子商务法也没有针对社交电商的特殊性作出规定。”相关业内人士说道:“在所有电商平台都面临流量着流量见顶的危机时,无论是巨头还是中小玩家都开始重新评估起私域流量,社交电商的法宝‘团长制’和‘三级分销’等也不再是某一具体电商形态所特有了,成为一种‘工具化’的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以来,国内诞生了未来集市、云集、斑马会员、爱库存等一批会员制和导购返利的社交电商,迎来了两年多的高速发展期。然而,社交电商有着天然缺陷,自诞生起就以拉人头、分销为主要模式,经营形态与传销颇为相似。因此,随着监管跟上,不少社交电商平台死于“涉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