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为什么乒乓球能成轩辕传奇声望坐标为中国“国球”?(2)

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最后一场,容国团在上场前喊出豪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最终他2-1击败对手,力助中国队夺得男团冠军,而“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掷地有声的呐喊也成为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体育人的力量源泉。在此带动下,中国运动员都将拼搏精神牢记在心,代代相传。这也正是中国体育实现从弱到强的内在动力。

提到中国乒乓球队另一个优秀传统,那便是集体主义精神。国乒集体里不仅有为国出战的主力,还有默默无闻的陪练,但无论何种身份,所有队员们都深谙:中国乒乓球队是一个集体,是整个团队在与世界争锋。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在我做运动员时期,毛主席几次接见我们。周总理也经常来鼓励乒乓球队。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很多荣誉。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想到祖国人民的信任和期待,就会变得动力十足。在祖国荣誉、集体荣誉面前,每一位乒乓人都抛下私心杂念,心甘情愿为集体贡献全部力量。一支队伍的强大,没有集体主义精神是不行的。”

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代代乒乓人秉承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在一项以个人技能为主的运动中,淡化个人得失,坚持祖国荣誉至上,心甘情愿为队伍贡献一切力量。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能够一直屹立世界之巅的重要原因。

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图为中国乒乓球男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夺冠后向观众致意。

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也得益于这支队伍坚持勇于创新的精神。现任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是这一精神在新时代最鲜活的代表。运动员时期,刘国梁的直拍横打绝招震惊乒坛,帮助上世纪90年代陷入低谷的中国乒乓球男队重返巅峰;教练员时期,他创立“直通赛”,用公开、公平的方式鼓励队内竞争,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而在执掌中国乒协后,刘国梁更是加大了改革力度,带领乒协在奥运备战、职业体育、全民健身、青少年培训、市场开发、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开展创新实践。

在自身不断强大的同时,中国乒乓球还一直承担着在全球范围推广发展乒乓球运动的重任。从上个世纪派出大量教练支援指导亚非拉国家乒乓球队,到接纳以福原爱为代表的外国运动员来中国训练,再到实施“养狼计划”……多年来,中国乒乓人既敢于“走出去”也勇于“请进来”,不因自身屡创辉煌而沾沾自喜,不因帮扶对手强大而心生畏惧,这就是“国球”的胸襟与自信。国际乒联主席托马斯·维克特这样评价:“中国不仅拥有最优秀的运动员,还能帮助其他协会培养出更优秀的选手。”

中国乒乓人代代传承下来的乒乓精神,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以乒乓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这些强大的精神力量,与新中国一起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至今。

乒乓外交 小小银球助力中国传递友谊

新中国成立70年间,乒乓球不仅为新中国带来了无数荣誉,激发了民族自信,它还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传递友谊的桥梁,推动新中国外交踏上新的台阶。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期间,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之间的一次意外互动,引发了世界的关注。科恩在赶车途中,误上了中国队的大巴车。由于中美两国在那个年代还处于交往隔绝的状态,当时车上的中国运动员无人敢主动跟科恩说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就在这时,庄则栋主动前去交谈,并送给科恩一幅杭州织锦,而后,科恩则回赠庄则栋一件美国队纪念衫。

两人的友好互动,奠定了“中美乒乓外交”的基础。而后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批美国客人。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周恩来总理在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称赞他们“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并通过他们转达了对美国人民友好之意。作为回应,美国总统尼克松当日即发表声明,结束了美国政府实行长达20年之久的对华贸易禁令。不到一年,尼克松访问了北京,中美两国签订了《上海公报》,中美关系通过乒乓球跨出关键性的一步。

多国乒乓球代表团来中国进行友好交流。(《人民日报》1971年4月14日第6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