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时间:2024-08-28 11: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次
道道网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0条意见。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彰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琛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对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有利于适应当前形势变化,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王琛伟表示,《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专门就市场准入制度出台的政策文件,总体强调“宽进严管,放开充分竞争领域准入,大幅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准入限制”。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意见》的发布彰显了我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心,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作为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口”,市场准入制度是决定经济体制市场化水平的首要环节,如果市场准入制度不合理、不科学、不能保障各类经营主体的公平竞争地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从谈起。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将加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释放了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有利于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更好地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吸引外资,助力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开放合作环境,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任重道远 在王琛伟看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对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多次作出部署。近年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修订3次,禁止许可事项相比试点阶段大幅压减约60%,“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确立,相关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但也要看到,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王琛伟说,一些领域制度规则仍不完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问题,阻碍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大量涌现,传统市场准入规则、准入体系、监管方式,难以直接应用于新业态新领域,一些新业态新领域凸显出准入规则不明确、准入环境待优化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准入环境、增强发展活力,促进新业态新领域更好更快发展。 刘向东指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破除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目前,在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问题,市场规则等政策尚不统一,各地在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差别化或歧视性政策。此外,一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规则存在不明确问题,养老、托育、助残等行业准入标准有待优化调整,招标投标过程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对营造“敢投、能投、投得好”的市场准入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蔡之兵认为,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需要重点关注两个层面:一是能否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无序竞争所带来的市场保护和市场割裂现象;二是能否制定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首次正式明确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 《意见》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作出了系统性部署,呈现出不少新的亮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