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古城千年文脉上流社会130608凭什么“安居”当下
时间:2019-09-15 11: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原标题:安居古城 千年文脉凭什么“安居”当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5日10时讯(记者 陈美西 李黎)悠悠涪江,蹁跹渡船行至城下,荡起一层涟漪;扎龙铺里,竹篾彩纸上下翻飞,舞出一片风韵;青石街上,县令出游、旱船迎亲,锣鼓喧声铺开一幕穿越大戏…… 在铜梁安居古城,这些古色古香的画面,不是为游客量身定制的戏剧表演,而是当地人千百年来原滋原味的生活场景,和静谧流淌的文化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作为铜梁全域旅游发展的“火车头”,安居古城门庭若市——2018年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 是什么力量,让一座古城跨越千年时光,仍保持独有的灵魂和生机? 铜梁区委书记唐小平给出的答案是,对历史、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 今(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安居,探究这里如何通过敬畏历史、尊重传统,做好保护与开发的课题,让古城穿越千年,“活”在当下。 炊烟绕古城 柏强 摄 原味安居 活着的“涪江山居图” 清清琼江水奔流至,滚滚涪江河呼啸来。得益于涪江、琼江的交相滋养,1500年前,安居逐渐由往来的“水码头”,发展成繁荣的小城。明初,这里就成了铜梁、合川、大足、潼南等地的物资集散地,商贾文人云集。 川渝地区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因水而兴的古镇不在少数。如果你问,安居何以盛名? 当地人会领你登上128级青石梯,迈过星辉门,在放慢的时光里细品安居之美。 安居城内有市、区级文物古迹20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徜徉古城,吊脚楼、老商铺、九宫十八庙……数量庞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如画卷般铺在眼前。 “安居古城景区规划面积14.16平方公里,坐落在成渝经济区腹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铜梁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活在当下”,是安居古城最大的魅力。 阳光下的安居古城 夏凡净 摄 在这里,你可以闲逛于老街巷弄,品相思糍粑、巧手粽、翰林酥、冲冲糕等地道小吃;坐进湖广会馆,看一台川戏,在水袖招展、丝竹悠扬之中穿越历史……走进演绎千年的“涪江山居图”。 依山而立,伴水而眠;炊烟袅袅,千年已往。 原汁原味的古城基调,让安居还是那个安居。但比起肩挑背磨的日子,城里的人已经换了笑颜。 这得益于当地旅游业迅猛发展。作为铜梁建设文化旅游城市的“一号工程”,安居承载着荣耀和辉煌。 铜梁坚持把保护传承与开发建设相结合、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相结合、环境治理与景区管理相结合,扎实推进安居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古城正式开放第二年,景区接待游客8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1亿元。 2018年,安居古城共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5亿元。 醉美安居 程贾利 摄 人文安居 敬畏传统留住文脉 市场生机勃发,开发建设者为何仍坚持将传统保护放在首位? 今年重庆市区县“晒文化·晒风景”(简称“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中,铜梁第一推介人——区委书记唐小平给出了答案。 《书记晒文旅》8分钟短片中,有人问唐小平:“我发现古城很多原住老百姓,都还是按照以前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生活?” “我也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一座古城,是一种什么力量,让她跨越千年时空,依旧保持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独有灵魂?”唐小平把目光放远,一江碧水脉脉流淌。 片刻,唐小平说道:“我想,答案就是对历史、对传统的敬畏与尊重。这样的古城才是人们心目中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 古城水云龙 柏强 摄 正如唐小平所言,近年来,铜梁坚持把传承历史文化作为安居古城保护开发的核心,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让历史得以活化、文化得以传承、古城得以重生。 为此,当地按照“保护优先、梳理为主、留住文脉”的原则,修订完善古城保护发展规划,对城内会馆、宫庙、宗祠等古建筑进行了排危性维护,对明代古城墙、唐代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进行了抢救性保护。 (责任编辑:admin) |